第五章(第5/34页)
——为何会想起这些事呢?
羽仁无法理解。这是完全没有必然性的回忆!
“你应该知道我说的是什么了吧!”根户的声音追赶着羽仁的思考般,紧接着又说:“奈尔兹其实是霍南德!我是这么想的。”
“也就是说,在推理竞黉席上遇害的人并非霍南德,而是奈尔兹?”
“没错。”根户将飞镖随手丢在附近桌上,再度走向昏暗的对面,然后在房间内侧的圆板凳坐下,开始叙述一、两个钟头前自己从奈尔兹小说中得到的灵感。
在羽仁的父母外宿一夜的这栋宅邸,其他四个人应该还正在逛每一个像博物馆的房间!因为是抱着搜藏的目的刻意搜集,因此有刀剑、甲冑、鎗械、时钟、陶瓷器等,另外还有随性搜集来的家具、雕像、扇子、衣物篓、灯笼、菸盒、烟灰缸、菸斗、烛台、西洋棋、精密画、戒指、磨咖啡豆机、调羹、葡萄酒杯等等,大大小小的,数量极多。
其中,羽仁父亲最自豪的是西洋古董乐器收藏,全部都是现在已经没在使用的乐器,而目前仍在使用的乐器原型,例如像蛇一样长的喇叭,像小提琴一样演奏的手风琴,或者酷似大正琴(大正琴,大正元年森田伍郎发明,为日本唯一本土发明的乐器,外型与音质很像古筝,结构又像钢琴,也有键盘,目前仍有人弹奏的小型乐器。)的自动管风琴,甚至巴洛克乐器的贵重珍品,数不清地分别陈列,实在是非常壮观。
“奈尔兹,不……霍南德接绩的小说,并非使用困难的比喻,‘虚构中的凶手即为现实中的凶手’,小说中的原理就只是这样。只要朝此方向思考,不就是最简单的相等式?假设在那部小说中的凶手是奈尔兹,则现实里的凶手一定是假扮成奈尔兹的霍南德!我不必像布濑那样提出已经死亡的第三者,杀害曳间而且也杀害发现此事的奈尔兹的人,全是霍南德所为.
我们是想太多了。其实在曳间遭杀害时,不在场证明最不确定的不就是霍南德?而且,布濑在附近曾目击到奈尔兹或霍南德。只不过那家伙因为发现霍南德他们是三胞胎,因此推理路线才转移了方向。但如果正常去思考,应该就会怀疑,白日梦里曾前往仓野住处的人正是霍南德!为求惯重起见,若要再次检讨所有人的不在场证明也行……首先是仓野和杏子。这两个人从十二点到十二点半之间的不在场证明是完美的,所以没什么问题。而且,杏子从三点和我在本乡的咖啡店碰面,更不可能有问题。接下来是布濑,他从十点半到三点十五分的不在场证明同样也无可挑剔。也就是说,这两个人如仓野所说的,有最确实的不在场证明。
然后是甲斐和真沼。两人上午都在一起,十二点到十二点半之间则在高田马场流连徘徊。之后,两人再返回甲斐的住处,到了二点,你也到了。二点四十分左右,甲斐离座去打电话给奈尔兹,四十五分左右,真沼和你也外出。奈尔兹到甲斐住处是三点廿分,真沼则在四十分回来…如此一来,甲斐当然不必说,连离开甲斐住处大约不到一个小时的真沼,想在这段时问从日本桥往返于目白之间应该都很困难,所以应该无法潜入仓野住处对鞋子动手脚。顺便谈谈你好了,十一点到一点半,你参加大学的西洋棋社团活动,就算三点十分勉强赶到仓野的住处,仍然有命案当时的不在场证明。
那么,雏子又如何?她是没有明确的不在场证明,但若是相信女佣的说词,她在十二点之前都在下目黑的家中,若说十二点到十二点半的卅分钟内能否赶到目白,我总觉得有点勉强。无论如何,离子杀害曳间终究是不可能的事。
影山嘛……呵呵,我会经说那家伙是虚构人物,到现在还感到汗颜,肯定是一大笑话。总而言之,他从十二点到三点之间,的确和大学同学在一起,同样也有不在场证明。
我的不在场证明也不能忘了说明。由于接获杏子的电话,十二点十分到十五分之间就有不在场证明。那么,若考虑到从我在白山的住处至仓野在目白的住处距离,这前后卅分钟左右的不在场证明也同时成立。而且,从一点十五分到二点卅五分之间,我和霍南德在一起,三点起则与杏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