胧夜的底层(第4/21页)

舞台的气氛到此忽然一转,彷佛乘着筋斗云倏地飞到中国。算是合唱吗?五人齐声吟咏了起来。

千里莺啼映绿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江南春》

05

小正有副好噪子。

她平常喜欢哼哼唱唱,听的音乐似乎以新音乐为主,不过会唱的歌倒是五花八门。

有一次考试,那天下雨。考完后我们一起走出校舍时,雨已经停了,我带的是折伞,小正拿的是立伞。

她才刚把伞收卷成一根棒子,下一秒突然高叫“接受正义之剑的制裁吧”,然后一边高唱〈卡通三剑客之歌〉,一边用那把“剑”朝我刺来。

她的声音带着余韵和表情。

她的“独唱”排在第四首。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明】高启《晓行访胡隐君》

眼前彷佛渐渐展开一个巍然世界。朗朗吟诵的小正,脸庞散发出令人惊讶的光采。

和歌与汉诗,接着是俳句,交织成一幅春天的锦缎。云蒸霞蔚,樱花绽放,满天飞花。

小正吟道:“冰肌如玉,石上正好眠,高卧花堆。”

【作者是斋部路通,平日以乞食为生,拜在芭蕉门下。他冷眼旁观世间俗人忙于赏樱,自己却以沁凉的石头为枕,睡卧花丛,咏出乞丐的风雅境界】

听起来陶醉且唯美,“这样有点危险吧!”这么说或许有点奇怪,但总觉得语意充满了情色。小正专攻江户俳谐【江户时代兴起的日本文学,是后来明治时代俳句的起源,强调游戏性与滑稽趣味】,所以问她就知道了,我想这本来就是一首风流艳诗。

最后,春日也终于西斜。那个圆脸女高音,缓缓吟诵。

——怀思寂寂,华灯初上时,樱花纷坠。【加舍白雄的咏樱名句】

当我看到简介上的文字时,只觉得这句诗颇有欲求不满的意味,算不上是佳句,但现在这样化为声音吟咏出来,“怀思寂寂”的“怀”和“华灯初上时”的“华”相互呼应,竟美得令人心碎。

紧接着,低音三人组也齐声咏道,

——夕月夜春潮汹涌,难波江畔苇,白浪漫绿叶。【藤原秀能的咏春名句】

满潮时阵阵波浪袭来,在夜晚也一样汹涌。不知是否心理作用,我觉得观众席的灯光好像变暗了。

最后,是小正咏诗。她闭着眼。

——朦胧月夜,行过最底层,雁啼声声。

06

“很棒耶。”江美说道。

“谢了。”

凑过来的小正不同于舞台上的模样,已换上迷你牛仔裙,露出一双修长的美腿。刚才,她就是以这身打扮站在出口鞠躬,欢送观众离去。

至于我们,心想她就算再忙也有时间聊个两句,所以坐在大厅的长椅上等候。

“‘喂你’觉得呢?”

小正大刺刺地在我旁边坐下。

用‘喂你’这个第二人称喊我,是她的习惯。她这人心情好的时候喜欢以小弟自称。所以,我善意地将她这个习惯解释为应该是喜欢跟我说话。

“很感动。”

“屁!”

“别欺负人好吗。我是说真的。”我甩开小正的手,正经地说道。

“尤其是一开场的那段……”

之后是个人吟咏,最后以男子为主,用汉诗追溯杜甫的一生,每一首都韵味十足。但对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一开始咏春的那一串诗组。

江美若无其事地说:“那是小正编的吧!”

这不是问句,而是视为既定事实脱口而出。小正没有回答,故作无辜地望着接待处的桌子。

我拍膝顿悟。

“啊,所以才拿门票给我们啊。”

“非也非也”

江美像个公主般可爱地订正。

“是卖给我们。”

“所言极是。”

说着,小正伸长脖子做个假动作。与其说是自信十足才邀我们欣赏,应该说是基于想跟我们分享美味玩意儿的心情吧。

“最后那句——”

听我这么一说,小正转头。舞台上的声音又在耳畔响起。——朦胧月夜,行过最底层,雁啼声声。

“很厉害耶。”

若是“夜的底层泛白”【川端康成的小说《雪国》一开头的句子】倒是家喻户晓的名句,可我没听过。雁群南飞,通常有季节交替的感觉,换言之算是秋天的风物诗。可是,这句话的情况,既是胧夜【胧夜是春天的季语】自然指的是春天,是归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