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猪肉(第7/8页)
奎因和鲇川哲也,虽然都有着各自的“丰年”,但展望二人的整个创作生涯:他们都严守着一年一本,保质保量的创作节奏。不过,若回到本格爱好者这一立场上来说,也只有让读者翘首以盼的作家,才能够写出真正值得阅读的作品,这一点从我的经验来说,是绝对没有锴过的。
自从十七岁时的邂逅以来,我对鲇川哲也这一绝世巨匠的基本看法,就再也没有改变过。如今久违地重读鲇川哲也先生,在自己的“丰年”发表的《憎恶的化石》。依旧觉得其中具备了我提到过的、鲇川哲也流本格推理的所有优点。并再次肯定,这无疑是鲇川哲也先生当之无愧的代表作。【贺氏藏书·ll841123精校】第一次读到这部作品,我对作者最初使用的时间操作诡计,感到惊叹不已,没想到世界上,竟存在如此胆大包天的创意。这次又在早已知晓这一诡计的基础上,复读该作,不禁又对别的部分感慨万分。
从第十章开始——资深侦探鬼贯警部和他的跟班丹那刑警,面对足足一打嫌疑人,和他们铜墙铁壁般坚固的“不在场证据”,其中甚至还存在尤其难以攻破的例子,终于陷入了调查的泥澤之中,而此前一直跟随着警官们,一同展开调査的我辈读者们,也终于感到了难以忍受的倦怠感。
彼时,鬼贯警部却体贴地,对部下丹那刑警说: “想必你也累了,不只是身体,连脑袋也累。我看,今天还是早点儿回家,侍候老婆、陪陪家人去吧!……”
丹那闻言商兴地回答:“好呀!……如果可能,我想去百货公司一趟,替孩子们买点儿零食。”鬼贯看了一眼手表催促道:“那你先走,早点儿去,不快点儿的话,百货公司就要打烊了!”
紧接着,鬼贯警部突然恍然大悟般地,望向虚空。
“您怎么了?”
“唔,我注意到了一些小事……”
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至此,所有读者都意识到,激动人心的至福瞬间就要到来了.鬼贯警部终于要从“一些小事”中,彻底推翻嫌疑人那难以攻破的不在场证据了。
鲇川哲也摆在读者面前的不在场证据,通常都是坚不可摧的。不,甚至还会因为过于坚不可摧,让我们这些旁观者,都替他担心,生怕他自己都无法推翻那些证据,可是,我们的鲇川哲也,却每次都能严谨而又漂亮地,推翻那道难以破解的铜墙铁壁,从读者们一不小心,就错过了的“一些小事”中,找出那铁壁的龟裂之处,随后将那坚不可摧的不在场证据之墙,一口气推翻——我们曾经多少次目睹过,那样凄绝美丽的光景啊!
看吧,这就是本格,这就是推理!……这个想法,从我十七岁的那个“丰年”开始,直到成为专业作家,写下这篇解说文稿的瞬间,也一直不曾改变过。
《憎恶的化石》——挺有意思的不在场证明欧阳杼之前看过鲇川哲也的《紫丁香庄园》,那本差不多是最好的连续杀人事件,也是鲇川哲也评价最高的作品。而这本《憎恶的化石》,的确不如上面那本,不过这本书和《黑色的天鹅》一起获得第13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虽说是我最不喜欢的破解不在场证明+时刻表推理,不过,鲇川哲也把这种类型的推理,写出了自己的新意,实属难得。
故事的焦点,集中于一名名叫汤田真璧的男子,他在旅馆中被人杀死了,命案现场有一枚染血的纪念章。调查凶手的过程中发现,此人生前经常干勒索的勾当。于是警方把重点,放在了被勒索人的调查上,可持有相同纪念章的人,一共有八个,都有不在现场的证明,究竟谁才是凶手呢?
一看到破解不在场证明,我就明白,这本书不太可能出现什么惊天动地的诡计。不过看完本书,却惊叹于鲇川哲也实力,在一本书中,使用了两个不在场证明的诡计,也算得上有新意了。虽然其中一个核心诡计,在少年金田一中看到了极其相似的影子,不过还好,少年金田一并没有完全抄袭,好歹有些创新之处。这样的不在场证明,就比单纯使用时刻表,警察奔波劳碌,最后才在时刻表中,发现端倪的推理小说强上许多。也就是说,两个不在场证明,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逆转。而且两个诡计的质量也还算不错,所以这本书得到推理作家协会奖,也是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