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鸾凤和 第二章 叶碧总葳蕤(第5/7页)
起身后又将那画收起放好。
等他转出来,见朱瞻基站在书案前,已在宣纸上写了几行字,晃眼瞧见正是画上的那几句:燕懒莺慵春去,又是一年桃红。花飞莫遣流水,恐有旧游来寻。
陈会福小心翼翼地问:“殿下,今儿个晚上,是菡萏院掌灯还是?”
菡萏院。朱瞻基的心口微微一痛:“松苓院。”
松苓院,赵嫔所居。陈会福一愣,皇太孙大婚这多半年来,可一次也没去过,看来,孙贵嫔仍然举足轻重,她送一幅美人图来,皇太孙就会依她的意思去松苓院。
按照宫里的规矩,妃嫔头一天被宠幸后,第二日一早需要向正妃请安。
胡善祥瞧着赵瑶影躬身施礼的样子,心里颇不是滋味,那孙贵嫔是皇太孙心上的人倒也罢了,可这些日子,他竟然连连歇息在松苓院,俨然已经将那夜说过要让自己给他用皂角洗发的话丢在了脑后。
想着那夜过后,凭她如何哀求仍然灌下的那碗避子汤,再看看下面一脸含情脉脉的赵瑶影,一向没什么脾气的胡善祥突然生出了怒气。
赵瑶影行过大礼,皇太孙妃身边的大宫女芷荷便上前扶起她。
虽然心里生气,面上胡善祥却笑得贤容大度:“刚才殿下身边的小太监还来告诉我说你昨儿夜里有些受凉,免了你今儿个的请安,你怎么竟过来了,也不好好在屋里休息着,快别行那些个虚礼了,来到我身边坐下。”
“殿下与太孙妃体恤,是臣妾之福,臣妾早起喝了姜汤发汗之后,已经好了很多,若再以此为借口不过来请安,心中哪能安生?只是怕太孙妃以为我病着还过来扰您,那才是臣妾的罪过。还请太孙妃不要嫌弃,太医说了,只是着了些凉,不会过病气的。”说完,赵瑶影又欠身施了个礼,方才落座。
“赵妹妹没事就好,你我姐妹,我怎么会嫌弃呢?倒是你这样说,我这心中十分熨帖。”
胡善祥看着赵瑶影,夸赞了一会儿她的气色,又命芷荷拿了个翡翠三脚金蟾的摆件赏赐给她说:“这金蟾不仅寓意招财进宝、镇宅、驱邪、旺财,还有‘蟾宫折桂,锦绣前程’之说。近日妹妹深得殿下青睐,我把它赏你,也是希望妹妹能够早日绿树成荫子满枝头。”
赵瑶影眼角闪过的一丝苦涩落在胡善祥的眼底,她心里的那股怒气消失得无影无踪。
凭你再得宠,原来也同我一样,要喝那避子汤药。
人的心理很奇妙,如果自己身在泥坑,看到有人也落了进来,就会觉得安慰许多,不仅会觉得一身烂泥没有先前那么难闻难受,也多了些相携挣出泥坑的勇气。
胡善祥看赵瑶影的目光越发和善。
其他人却没有注意到这些,何贵嫔和袁嫔盯着那浑身透绿的翡翠金蟾,越看越觉晶莹可爱,眼红嫉妒不已。
因为知道胡善祥贤良,何嘉瑜说话就没遮没掩,脸上的羡慕一览无余道:“太孙妃真是好偏心啊,赏给赵妹妹就是这样的好东西,赏我们就尽是些中看不中用的小玩意儿。”
袁瑗薇掩口笑道:“何姐姐何必吃醋,你那春棠轩若也能夜夜掌灯,太孙妃赏赐下来,一准儿比这还要好呢。说不定,就是母妃,也会有诸多赏赐。”
何嘉瑜剜了袁瑗薇一眼道:“我是个没本事的,只盼着袁妹妹有那样的福分,你那子规楼能多多掌灯,我也可以跟着沾沾光。”
胡善祥笑眯眯地说:“我自幼体弱,这些年虽然调养好些了,只是底子却薄,这开枝散叶一时半会儿怕是不能,只有将此重任托给你们,不管是哪位姐妹给皇太孙生下一男半女,别说母妃,就是我也一样,都重重有赏。”
何嘉瑜心里暗暗撇撇嘴,什么体弱,只怕也是和我们一样,事后被灌了避子汤吧,还嘴硬撑着,面上却一脸怜惜道:“难怪我平日见太孙妃总是走三步歇两步的,您可得好好养着身子,其他人再怎么能生,也不及您肚里有了珍贵,只有您生下的,才是大明朝的嫡子嫡孙呢。”
“托妹妹吉言,就盼着我这身子啊,能快些好起来,也能和你们一道儿做伴。”胡善祥下意识地轻轻抚了下自己的肚子,好似那里面已经有个孩儿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