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要是能把那个搞明白的话,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7月25日,星期天早上)(第5/5页)

  1. Indra,印度教神明,吠陀经籍所载众神之首。本是古印度人共同尊奉的神明,曾一度是诸神的领袖、雷神和战神,空界的主宰。远古希腊的信仰从印度西北方流入,但人们对他的信仰在后吠陀时期逐渐地弱化,雷神的神祇地位因婆罗门教改良之后的梵天、湿婆、毗湿奴三神所取代。​​​​​​​​​

  2. Vedic,从公元前1000 到公元前500年,由印度所编辑的一套宗教书籍的统称。是婆罗门教和现代印度教最重要的经典。“吠陀”是“知识”的意思。​​​​​​​​​

  3. Thor,北欧神话中负责掌管战争与农业的神。相传每当雷雨交加时,就是索尔乘坐马车出来巡视,因此称呼索尔为“雷神”。​​​​​​​​​

  4. Yahweh,据《圣经·旧约》所述,是古代犹太教唯一的神。​​​​​​​​​

  5. Melong,藏文,意思是“镜子”、“窥镜”。它是一个多元的象征,含有神圣的属性、有启迪心智和发菩提心的作用。​​​​​​​​​

  6. 唐显庆五年(660年),唐高宗遣使召弘忍入京,其固辞不赴;乃送衣药到山供养。龙朔元年(661年),弘忍令会下徒众各作一偈,以呈见解,若语契符,即以衣法相付。上座神秀先呈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惠能另作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以惠能见解透彻,遂授以衣法,使之南归。​​​​​​​​​

  7. 代指固定的观念。​​​​​​​​​

  8. kleig light,由两位德裔美籍光学家安东·克利格和其兄约翰·克利格发明的一种早期拍摄电影或电视节目用灯。​​​​​​​​​

  9. Vajra,藏语音译,最早是印度神话中帝释天的武器,也是钻石以及闪电的梵文名称。​​​​​​​​​

  10. Demosthenes(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古希腊政治家、辩论家。极力反对马其顿入侵希腊,发表《斥腓力》等演说。喀罗尼亚战役(前338年)后亡命海外,公元前323年,马其顿亚历山大死后,返回雅典组织反马其顿运动,失败后自杀。​​​​​​​​​

  11. Toga,是最能体现古罗马男子服饰特点的服装。它是一段呈半圆形长约6米,最宽处约有1.8 米的羊毛制兼具披肩、饰带、围裙作用的服装。只有男子才能穿,而没有罗马公民权的人更是被禁止穿着托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