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糍粑

欢喜的张巧花带着林姝几乎把街上所有能逛的铺子都逛了一遍,她如今心情好,看什么都顺眼,连街角打铁铺那光着膀子三大五粗的打铁匠落在她眼里,都变得眉清目秀起来。

“家里用的还是陶锅咧,等下回赶集,我换它一口大铁锅!”

林姝道:“三婶想买的话何须等下回,早买早用,用这铁锅做饭炒菜方便多了。”

张巧花沉默下来。

她其实只是逞一时嘴快,一口铁锅老贵了,有这钱还不如给玉书攒着读书。

林姝见她这样,有些迟疑地问:“三婶,一口锅约莫要多钱?”

她只是从阿娘那儿听了一耳朵,知道铁锅造价不菲。家里能用铁锅,还是因为周野逃荒时带了不少铁疙瘩,那铁疙瘩不能当饭吃,又沉,他辛苦带了一路,最后没有便宜别人,将那铁疙瘩连同自个儿一起留下了。

许是觉得阿爹阿

娘待他好,后来周野来镇上卖山货的时候,顺带着用那些铁疙瘩定做了一口铁锅,然后跟阿娘说只花了些许工钱。

具体一口锅要多少钱,林姝不清楚,但她知道这年头铁贵,所以她猜三四百文是要的。若是便宜,甜水村里也不会人人都用陶锅。

岂料她刚这么想着,三婶便来了一句,“打一口铁锅,一吊钱是要的。”

林姝瞬间瞪圆了眼。

多少?你说多少?!

“我老早以前便问过了。”张巧花摆着手指头给她数,“别的地方不知,但咱井溪镇,光生铁一斤就要一百五十文,一口锅怎么着也得个三四斤重罢,这还得把损耗给加进去,那就是四五斤生铁。然后咱还得给打铁匠工钱,这工钱约莫占生铁费用的三成,遇到不厚道的,那铸铁的柴火钱都要给你算进去。阿姝你算算,是不是得一吊钱了?”

林姝:……

一口铁锅造价近一贯,这底层百姓哪里买得起?在穷困潦倒的家里,这么一口铁锅都能当传家宝了!

林姝没敢再劝三婶买铁锅了,这跟劝别人不管不顾花大钱去买奢侈品有何分别?

两人逛了这一路,林姝口干舌燥额间生汗,先前喝的那一晚散茶早就不顶事儿了,自己带的一竹筒山泉水也早早饮完,她不由地将目光投向街边的那饮子小摊儿。

来回几趟后,镇上几家铺子、每个铺子卖啥林姝已记得七七八八了。

小镇没有专门的饮子铺,但街边卖饮品的小摊儿却不少,卖茶水的、卖酒水的,还有各种汤品。

茶肆里卖的是散茶团茶,但路边小摊卖的多是些草茶药茶。

酒么,大多为米酒,本地人称醪糟。

汤品的种类便多了。这汤品又称凉汤或熟水,像绿豆汤这种的最为常见,价格低廉。但像是那香药汤,便是将各种香料,譬如紫苏、竹叶、薄荷等投入滚水,熬制后密封一段时日方能饮用*。这些熟水饮子,尤其是紫苏饮,价钱上可要贵多了。

再是那花汤,以桂花、梅花等花瓣熬制,香气清雅,最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林姝这一番逛下来,也只在街市上看到一家卖香药汤的。

而这家饮子小摊儿竟就有卖紫苏饮的!

摊主熬制的那紫苏饮瞧着并不正宗,却也挂出了十五文一碗的高价。

要知道这京城的紫苏饮尤为出名,她那侯府的便宜父亲和弟弟,素日最喜欢这紫苏饮,正宗的这紫苏饮里熬制中不仅加糖和蜜,制完还会冰镇,一碗能卖到五十文高价!

张巧花见她盯着那饮子小摊里的那些饮品,扯着她胳膊就要走,“那是香药汤,贵得很咧,也就镇上的富户才买。”

林姝笑道:“三婶,我只看看,不买。我瞧着像是那种会胡乱花钱的人嘛?”

张巧花心道:你是不乱花钱,但你长了一副会乱花钱的样子啊,没瞧着那摊贩都朝这边盯来了么。

最后两人只寻了个卖绿豆汤的小摊,一人一碗绿豆汤。

放凉了的绿豆汤清凉解暑,慢慢喝还能喝出一丝甜味儿,可见里面是加了糖的,只是加得极少。

一碗绿豆汤才两文钱,物美价廉。

喝绿豆汤的碗带不走,林姝想了想,又问那摊主要了一碗,将碗里的绿豆汤都倒入了自己早就空掉的竹筒杯里。

“阿姝,你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