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欢喜

单说这一碗茶的话,那定然是不值五文钱的,但谁叫茶肆还有说书的能供人消遣呢,茶水溢价到五文也正常。

除了茶水,茶肆还提供简单的吃食。林姝一眼扫过去,便已看到好些个茶客的桌上摆了蒸饼和咸豆等小食。不过她猜这茶肆里的小食要比外面贵上许多,还不如等吃完了茶去外面小食摊上买,于是连问都没问。

约莫等了有两刻钟,那前方台子上,有伙计搬了一张板桌上去,板桌上放了醒木和折扇等道具。

一个下巴续须的儒雅中年男子上台,朝茶客们拱拱手,“话不多说,咱接着上回继续说,话说那张娘子……”

林姝:!!

不是,接着上回说,上回啥故事她都不知道呢?

林姝听得云里雾里,张巧花也差不多,但还是笑呵呵地继续听。

等听了一小半的时候,林姝才差不多弄懂这前因后果。

约莫是一个很老套的大家闺秀和书生彼此有情却被父母拆散的故事,但这说书先生讲得绘声绘色,学那女主角说话时,竟还从板桌上取了一方绢帕在脸上半遮半掩,逗得许多茶客哈哈大笑。轮到那男主角书生时,便是手中折扇一打,佯装自己是风度翩翩书生郎。讲到转折处,那醒木再猛然一敲,饶是有打瞌睡的茶客都得被他这一下敲醒。

说书也就说了两刻钟不到,故事也只说了一半,那说书先生便用一句经典结束语“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束了本次说书。

好些茶客“唉——”的一声长叹,一个个听得意犹未尽,张巧花也是。

林姝却只是听个热闹,毕竟后世小说剧本啥的太多了,这种俗套的故事情节根本吸引不了她。

她方才甚至动过念头,要不要自己写个本子卖给那说书人,但见那说书先生穿得也朴素,怕是没什么钱买她这本子。何况这些老掉牙的故事,百姓们也挺爱听的,遂作罢。

说到底还是镇子太小,若是那大州县,茶肆远不止一两家,竞争可谓激烈,一个好的说书人,一个精彩的本子,那都是茶肆的依仗。

林姝和张巧花又在茶肆里坐了好一会儿,等到茶碗里的茶水喝得一滴不剩,那茶肆伙计也往这边瞟了好几眼,两人才付了茶水钱走人。

接下来,张巧花兴致盎然地带着林姝逛了胭脂铺、香铺、成衣布帛铺子,最后才是她常去的那家巾帕铺子。

两人去时,铺子里足有八九个女客在挑选绢帕,老板是个搽脂涂香妆容精致的中年妇人,正笑吟吟地招待两位询价的女客。

张巧花不知是心虚还是什么,径直拉着林姝往一旁去。

林姝并未留意,环顾着铺内巾帕,觉得这巾帕陈列颇有些杂乱。

她记得京城的一家高端巾帕铺是分层陈列的,最上是名家题字的限量绢帕,再是蜀锦苏绣等锦帕,最后才是一应素绢帕。店铺里还设有水力驱动的转轮挂架、檀木托架,连那绢帕的颜色都是按同色系分类的。除了这些,店里还设有专门的适帕区,可供娇客试香和测帕子的吸水性,店铺十分高端。*

正想着,张巧花突然指着其中一方帕角绣了两根翠竹的绢帕,语气颇有些自豪,“就是这个,阿姝你看,这方翠竹绢帕便是我绣的!”

说完立马又压低了声音道:“没有刺绣的素娟帕一个只卖十五文,但我拿回去绣些花,绣完的这一方刺绣绢帕能卖五六十文甚至七八十文呢!”

虽然绣帕子费眼,但若不是上回冲动之下跟这巾帕铺子的老板娘起了争执,张巧花还是更愿意做这绣绢帕的活计,因为这个挣得更多。

她买了素绢帕去绣,只在帕子一角绣个简易的花样子,绣完了拿给这巾帕铺的老板娘,一方绢帕就能得多得二十文!而这样的绢帕她一日能绣四五个!

不像她编草鞋,一日除了吃喝拉撒啥都不干,也至多编两双,而那种包头的款式就更不用说了,一日只能编一双半。

她这次子所以能攒下十八双的草鞋来卖,还是因为啥都没干,连家中绩麻的活儿都被她先搁置一边,晚上还要点了灯熬夜编。

如今回想起来,张巧花只剩懊悔。

上回她同林姝说自己是被老板娘嫌弃花样子过时,她嫌压价压得太狠才没有卖,那并非托辞。只不过老板娘不是说她花样子过时,而是说她绣得死板没有灵气,远不如她那侄女林瑶。寻了这些说辞后,老板娘每方帕子都往下压了足足五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