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朕问你,李蔺昭还活着吗……(第8/8页)
“陛下……”她直面御座之上的君王,眼底凝着一抹难以磨灭的悲悯,“三万肃州军,是您的子民,是他们以血肉之躯阻挡敌军前进的铁蹄,在您眼里他们是蝼蚁,可他们更是千千万万个家中的顶梁柱,”她眼底的灼光一寸一寸逼近他,“……在这奉天殿之巅,可曾为他们发出一声哀叹乃至疼惜?”
“陛下,我跋山涉水,踩着尸山血海归来,只为给父侯求一个公道,求一身清名,此时此刻,我要从您的嘴里,讨要这个公道。”
明怡目光咄咄逼人,话更是如金玉掷地,直叩人心,这分明是要逼皇帝认错。
所有朝臣冷汗涔涔,立即伏低跪地,不敢抬头面圣,殿内一时寂如无人。
唯独明怡和青禾二人,矗立不动。
天色沉得厉害,黑云卷来,带着一种近乎压迫的沉黯,大殿陷入冗长的沉默,皇帝目光久久地与她相交,借着头顶羊角宫灯摇落下的光芒,看清她眼底血丝渐渐爬满整个瞳仁,借由着这双悲悯而苍茫的眼,仿佛看到当年肃州那场狼烟烽火,自然更意会出她每一字诘问下的不满不屈甚至痛恨。
“蔺仪,朕知你委屈,也知你父侯受屈,更知肃州三万将士的艰难险苦,不论如何,在朕眼里,在未来的史书上,肃州之战是一场国运之战,你父兄及三万将士是保住我大晋长盛久昌的功臣,他们功勋卓著,震铄古今。”
“当然。”他喉头滚动,终是涩然道,“让他们蒙冤至此,是朕这个国君失责。”
言毕,他视线移至回到席列跪着的裴越身上,
“裴卿,朕命你将此案审理明白,布告正阳门外,发付各州县,使四海皆知,为李侯与肃州军正名。”
“臣遵旨!”
“秦晋!”
“臣在!”
“即刻带领人马将怀王及梁缙中等一干人等捉拿归案!”
“臣领旨!”
“桂山,你带着东厂的人封锁锦衣卫,擒拿高旭余党。”
“奴婢遵命。”
皇帝吩咐完,目光再度落回明怡身上,见她脸色如旧,好似并未因他所言所为而有半分撼动,不由叹了一声,“蔺仪,待案情审结,朕再追封你父侯,安抚肃州一干旧将,如何?”
明怡神情忽然有些发空,这三年多来,每多活一日,便多蓄上一口气,至今时今日,那口气集聚到了顶点,几乎充滞她每一处毛孔,充盈她每一寸肌骨,而这口气又好似在这一瞬给泻空,她脸色并无明显变化,只迟疑地抱了抱拳,便打算往后退。
不料这时,皇帝突然叫住她,“蔺仪,朕问你,蔺昭真的死了吗?”
明怡袖下的手几不可察地一颤,缓缓抬眸,迎视皇帝。
随着皇帝这一问,殿中的七皇子与裴越不约而同将目光投过来,灼灼盯着她侧脸,等待她的回应。
可明怡的脸色也就滞了那么一瞬,很快恢复如常,目色平静回道,
“陛下,当时兄长内力已消耗殆尽,筋骨亦在崩溃边缘,最后收手,导致他经脉绷裂,血尽而亡。”
“当真?”无论是皇帝抑或朱成毓,皆似不信,
朱成毓缓缓来到她身侧,试图如过往拽向那个人的衣袖那般,也来拽她,却意识到男女有别,手指悬在半空,喃喃追问,
“真的吗?”
明怡并未瞧他,而是目视前方,冰冷无情地回,“兄长生前杀戮过多,手中沾了数万性命,自认罪孽深重,纵使阎王不收,老天也难容。”
皇帝诸人听了这话,久久没有吱声。
七皇子似乎承受不住这个结果,热泪盈眶,“姐,表兄临终前,可有话交待。”
明怡微的一愣,闻言这才转过身面朝他,含笑道,“有。”
“什么话?”
殿内众人皆屏息凝神,想听一听那位惊才绝艳的少将军留下了怎样的遗言。
明怡负手而立,望着面前已明显高出她一截的朱成毓,目光沉静而带着期许,
“他愿国泰民安,天下再无战乱。”
“如此,如他一般背井离乡的边关将士,便可归家。谁人不想家?家,才是每一人心中真正的信仰。”
“只是,有国方有家。故而,他们舍家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