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第5/5页)

没必要冒险笼络外头的人了。

梨花认真应下,“好。”

自打知道族里人累出了病,她就不打算盲目的笼络人手了,等赵铁牛他们从梁州回来,所有人都老实种地,农闲了修修围墙,打打邻州就行了。

梨花听劝是众所周知的,村里人放了心,继续跟大家聊起益州的事情来。

竹溪县有码头,码头有人看着。

隔得老远,就有人爬上树喊话,船还没靠岸,附近建房的人通通跑了过来。

“十九娘,去看看我们的新房...”村民们热情的上前搬物什,“新砍的木头虽然容易蛀虫,但我们抹了桐油的...”

桐油是问峡谷村的人借的,往后日子好了慢慢还。

房子离码头几百米,一会儿就到了。

“新益村的人帮忙建的?”

房子的款式和新益村的房子一模一样。

“对啊...”村民眉开眼笑地说,“前后都有院,无论堆柴还是养鸡鸭都方便。”

房子的地基是原来就有的,村民们只需要垒墙就行,新益村的人有经验,加上望乡村的人帮忙,几天就把墙垒好了,眼下就等墙干上梁了。

“十九娘,上梁那日你可得来啊...”

流连失所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村民们脸上的笑灿烂得耀眼。

梨花道,“好。”

村民们目前还住在临时搭建的草篷里,

但旁边的荒地已经开了两三亩出来。

村民给梨花指远处的小河,“我们商量好了,顺着河边开荒种粮,这样引水灌地方便,庄稼长得好,二东家说赵家会提供粮种,十九娘,我们不白拿你们的粮种,我们在岭南怎么交粮税来这儿也怎么交。”

梨花顿住,偏头看他一眼,“粮税?”

村民点头,“不交粮税将士吃什么?总不能叫赵家养着吧?”

过年时赵家就送了好几石粮食给他们,据说为了养活更多人,秋收后好多赵家人都累病了,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身强体壮,哪能一直占赵家便宜啊?

他摸摸头,腼腆道,“不过能否缓两年?”

梨花莞尔,“不急,合寙不收粮税的。”

百姓苦粮税久矣,她若遵循旧朝,与旧朝天子有何区别。

她说,“将士们的口粮我会想法子的。”

在这以前,外出打仗的干粮都是赵家准备的,堂伯说赵家的粮食养得起,既然这样,何须加重村民们的负担呢?

不过担心自己见识浅薄,她还是找汤九郎请教了下这事。

汤九郎赞成梨花的做法,“村民们自己都养不活,征粮税确实不像话,十九娘这么说是对的。”

李解在旁边耐人寻味的瞅他一眼。

很是怀疑他的用心。

汤九郎旁若无人的朝他笑笑,不掩饰自己的私心,“汤家没多少点地,交了粮税全家都得饿肚子,但我深知赵家也不易,要不十九娘你看这样可好,合寙地界不征粮税,但军队从外面捎回来的盐铁布匹等物,百姓需拿粮食换,如何?”

梨花想了想,“穷苦人家怎么办?”

“盐是不可或缺之物,可规定每人免费领取多少的量,多出来的量再用粮食换...”

这样就能保证家家户户都有盐吃了。

梨花来了精神,“还有呢?”

“粮食,盐,药材是人们命脉,十九娘你得牢牢握在手里,其他的多鼓励人们各自过各自的日子,别滋事,但军队你得上心...养军队不是件容易的。”

“我想过了,没有外事,大家就像普通人那样耕地劳作,外出的话,田地就让村里人帮忙种...”梨花道,“以前我们就是这么过来的。”

李解想了想,“可行。”

合寙的情况和其他封建王朝不同,这儿全是老百姓,没那么多权势争斗,始终以田地为主。

他问梨花,“闻五他们怎么说?”

闻五出身军营,梨花得震慑得住他才行。

梨花道,“他没意见。”

“那就这么办。”李解虽不是什么举人进士,读的书也不在少数,梨花的做派让他想到了四个字:无为而治。

合寙也许会成为第一个无为而治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