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第4/5页)

他怒不可遏的扬手,“死了不必埋尸!”

这种人,就该曝尸荒野,遭万兽猎食。

李解明白他的愤怒,赵广从说起云州的经历,被背叛过好几次,因为这个,赵广从处决了不少人。

局势复杂,赵广从又受了伤,心气变得浮躁,凡是被他察觉有异心的,通通杀了。

回来的路上也是如此。

来益州时赵广从还私下找过他,“三娘心软,你得替三娘盯着,一旦发现谁不对劲,先杀了再说,其他人怎么想不重要,三娘无虞就好。”

人心难以揣测,既然如此,选择于他们最有利的就好。

他劝胡大,“不是谁都有汤九郎那样的勇气的。”

汤九郎不了解戎州的情况,却敢带全家人前往。

而这些人得闻戎州现状却置若罔闻,当真是时也命也。

知道村里人没有报仇而是去了荆州,梨花久久没说话,回船上后,汤九郎看她不发一言,以为伤亡惨重,然而清点一番后,自认赢得痛快。

不禁寻李解,“十九娘怎么了?”

“去年三娘子在益州得了村民的帮助,想带村民们一块走,村民们说要找益州军报仇,只把孩子给了三娘子带回合寙,三娘子一直以为他们死在复仇里...”

旭日东升,山间的雾慢慢消散,露出了新绿的山头。

李解怅然道,“刚刚在营地,才知村民们没去报仇,而是去了荆州,劝荆州人来合寙安家,哪晓得没讨着好,被荆州人出卖后全死了。”

死后还被剥皮削肉,成了嗜血者的口粮。

汤九郎语塞,半晌才怔怔道,“无知啊。”

李解苦涩的牵了牵唇角,“谁说不是呢?”

即便不信村民们的话,也犯不着出卖人家啊。

“哎...”

青烟漂浮的江面,不知谁低低叹了口气。

攻下第五个营地后,梨花派人撕了死人身上的衣衫,做成魂幡挂在营地周围的树上,又寻来无数尸骨布置成祭祀场,并用尸骨留下一行字:合寙,来战!

既是挑衅,也是不屑。

不仅如此,梨花还叫人把铁笼子搬去江边扔了,营地全烧了。

益州想培养嗜血者就必须重新建营地造铁笼,估计够他们愁很长时间了。

而且,合寙的名声不久就会传遍天下,戎州数万冤魂滋养出来的合寙,谁敢来战?

想到这些,回去时所有人都高兴不已,尤其是搜来的货物,三成充公,其余来的人都有份,伤势严重的分得最多。

为了运送货物,临时做了几艘竹筏,要不是铁笼子太沉,连铁笼子也运回去了。

到地下河已经是二月中旬了,两岸的雪还没化,地下河没什么人,只有几个守家的。

他们告诉梨花,“村长们带着人回村耕作去了,我们把这儿布置好等你们一起...”

山下的雪早就融了,云岭村的人惦记着回村建房,正月十六就走了。

他们还说,“二东家派了人去竹溪县帮岭南人建房,让十九娘你回来先去趟竹溪县。”

云州人和岭南人不和,分开住是早就说好的,竹溪县的耕地多,只要不偷懒,几年便会攒下许多田地,是以岭南人走得干脆洒脱。

竹筏上有岭南人,心里过意不去,“给十九娘你添麻烦了。”

经过这一战,他其实不恨云州人了。

迫害他们的是云州衙门,和云州百姓没关系,危难时,也不曾出卖他们。

他说,“要不我回去劝劝他们,去云岭村安家...”

“无妨。”梨花说,“竹溪县挺好的,咱的船和竹筏都要停在那儿。”

地下河里头的竹筏已经挪上了岸,其余物什大多搬走了,只余一些没烧完的柴火,一些板凳桌椅。

梨花和他们道,“有乌鸦在这儿盯着,你们随我们一道下山吧。”

“等我们一下。”

两个入口挂上藤蔓,再在周围丢些蜈蚣蝎子,他们这才上了竹筏,一上竹筏就迫不及待的问起益州的事。

得知荆州良民落难到益州,少不得破口大骂一番,骂完忍不住跟梨花说,“十九娘,人心凉薄,咱合寙已成气候,犯不着收留那些那七八糟的人了。”

地下河的日子热闹,平日就爱聊天下局势。

他们自诩有些见识的,尽管新益村和隐山村尽是老弱妇孺,但能作战的兵力也有两万多人,待几岁的孩子们长大,又是支强大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