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6/8页)
看得多了,赵家人也烦了,沉默的拎起家伙就走,等元氏娘反应过来时,院里已经没什么人呢,她上前抓住赵广昌的腿,“东西,我们的东西还埋在墙下呢。”
赵家人只刨开了着火处的墙检查火星子是否熄灭,底下的东西没有动过。
赵广昌无奈的看向赵大壮,赵大壮尴尬的抹了下鼻子,“族里蒸了包子,冷了就不好吃了。”
遇到元家这种人,没人愿意多打交道的。
明明刚碰到那会,元家为人处事挺好的,怎么相处得越久,越来越刻薄了呢?
王家兄弟在梨花的示意下已经离开了,磊子他们没走,元氏娘污蔑赵多田,他们让梨花还赵多田清白。
而赵广昌也想知道怎么着火的,重新扶元氏娘起身,替她拍身上的污渍道,“好端端的怎么燃起来了?”
元氏娘道,“赵多田干的。”
“娘亲眼看到的?”
赵多田以前虽有些顽劣,没听谁说过他纵火烧房屋的事儿,赵广昌心里有所怀疑,又问,“他烧你们的屋子作甚?”
“昨天我清点屋后的柴堆后,发现少了半捆,怀疑他们偷去了,上门同他们理论,他定是怀恨在心,广昌啊,你是他叔伯,可得为我们做主啊。”
元家囤了多少柴赵广昌大抵有数,要说赵多田偷元家的柴他怎么也不信,毕竟,黄月囤的柴比元家多得多。
他道,“会不会有什么误会?”
“就是他干的,能有什么误会?”
赵广昌只觉得头疼,以前觉得老两口挺通情达理的,现在怎么油盐不进?
“多田在哪儿?我找他问问。”
元氏娘嗤鼻,“定是做错事逃回赵家了。”
赵多田是独子,家里宝贝得很,哪怕真是赵多田干的,赵家也不会认,元氏娘暗示得太明显,赵广昌心里不悦,可能在他心里,族里侄子不是那样偷鸡摸狗的小人。
没多久赵多田就回来了,连个眼神都没给元氏娘,直言,“有人看到她在我家屋后鬼鬼祟祟的转悠了两天,哪晓得昨天我们干完活回家就听到她骂我们偷她的柴,结果怎么着?”
赵多田讽刺一笑,“她家柴火有没有少我不知道,我家倒是少了两捆柴。”
梨花自然相信他。
黄月是个勤快人,光明磊落,绝不会做这种事,倒是元氏风评本来就不好,梨花不得不承认,她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问元氏娘,“你偷多田堂兄家的柴火了?”
元氏娘跳起,“你说什么?”
梨花冷哼,“今天过年,你敢发誓说你没有偷柴?”
元氏娘当即举起手指就要发誓,梨花又道,“如果偷了柴,就让你们冻死在今晚。”
元氏娘身子一僵,说不出话来。
见状,赵广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叹气道,“娘,你糊涂啊。”
赵多田一直知道是她干的,今天一大早就要过来掰扯的,但黄月说今个儿过年,吵架不好,又说趁着地硬,其他人耍清闲多开些荒出来,这样来年就能多种些粮。
对黄月而言,自家人过得好比什么都重要。
赵多田也不多说,径直走到后面,拎了两捆柴就走,“三娘,我还要去地里,先走了啊。”
他双手戴着粗布缝制的套子,约莫是防止挖土起泡的,梨花道,“族里蒸了包子,没人两个,你也有份,记得回去拿啊。”
因是过年,无论是嫁出去的还是嫁进来的,只要姓赵,都有份。
赵多田点点头。
头也不回。
梨花跟赵大壮说,“我也回去了。”
至于元家这一烂摊子事,谁要管谁管去,赵大壮也不想待了,“走吧。”
赵广昌却不能走,不仅不能走,还得留下来哄他们,梨花不知赵广昌怎么做到的,吃过午饭,所有人都在灶房聊天时,赵铁牛跑来说元家人要去外面住。
他在地里干活,赵广昌跟李家人搭上话时,他就在一旁听着。
入口封了,想出去,只能借用李家人的绳子。
梨花怔住,老太太先反应过来,“元家人疯了不成?”
山谷的生活再不好,起码还算太平,出去后就不好说了。
在她眼里,青葵县李家人可不是好东西,元家本来就欠了李家人情,再落到他们手里,还不得任由那些人搓圆捏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