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还有机会(第3/3页)

所以即便是格鲁什科夫这么说,他也没有什么办法。“莫洛托夫同志又让国家安全委员会驳回了你的请求,对吧。”

“是的。"格鲁什科夫难掩自己脸上的失望之色:“目前所有的研究都中断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全不认同我们的判断。也不认同我们的研究。现在他把我们放到您这儿。说是一起统计监管中国在苏联的基建项目。”

对于赫鲁晓夫来说,负责看一看中国的基建项目,算是投闲置散。但是对于基托夫和格鲁什科夫这样的科学家来说。这是让他们蛰伏一段时间。

其实就是要磨的他们没心气了以后再用他们。毕竟科学家们只需要考虑科研就好了,而政客们需要考虑的东西就多了。

很多东西都是心知肚明但是不可说的。

所以现在的赫鲁晓夫即便是知道格鲁什科夫来找他的目的。但是赫鲁晓夫依旧只能抱歉的摇摇头:“对不起,这件事我真的帮不了你。”

“赫鲁晓夫同志,我并不需要您帮我说服苏共中央。如果说退一步我们在中国帮助苏联的基础建设这些项目上,尝试性的使用我们的理论……”"

“不可能的,格鲁什科夫同志。你的理论把它落地是需要大量的金钱来支持的。我上哪给你搞那么多电脑?我又从哪里去协调工厂去生产你所希望的其他部件?我现在只是一个离开了权力中心的普通干部罢了。连乌克兰的主席都不是。你还能指望我做点什么呢?”

听到赫鲁晓夫这么说,格鲁什科夫才是彻底的死了心。他原本想要退而求其次,先干出一点成果。然后在说服苏联中央。

但是现在看来却是没戏了。

他沮丧的靠在椅背上,就连冰镇的葡萄酒都变得那么苦涩。

看着格鲁什科夫的状态,赫鲁晓夫突然之间灵机一动,他毕生的智慧在这—刻涌现。

【等等,说不定我的政治生命和格鲁什科夫的科学生命都没结束,如果这样的话……

“格鲁什科夫同志,有一个地方可能可以实现你的目标。那里的电脑更便宜,那里的计划委员会的长官更年轻。如果你愿意尝试的话,我可以牵线搭桥。"赫鲁晓夫就像是个循序善诱的魔鬼。

“您说的是……”格鲁什科夫原本黯淡的眼神再度亮起。

“中国!“赫鲁晓夫笑着说出答案:“中国!那里的计划委员会成立时间更短,掣肘更少。关键是那位副主任,他可能是个比你想象的还要激进的激进少壮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