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聚餐与吸引(第4/6页)

“打一场胜仗就能吃一顿这样的大餐的话,老子能把美国佬打的他姥姥都不认识了!”

有的志愿军战士没喝酒就已经开始说豪言壮语了。

已经吃饱了的谢尔盖用相机把战士们的形象都记录了下来。

一直到这次聚餐结束,他还在怀疑是不是因为他要采访,所以志愿军特别安排了这么一顿?

后来经过他走访他才发现,并不是这样的。

志愿军在给全入朝部队发放这些特需会餐罐头食品。

不过因为运力的问题,有的部队先拿到先吃了,有的部队后拿到后吃。

中国还匀了一部分特需会餐给朝鲜人民军部队。

这一顿饭吃下来,朝鲜人民军把罐头里的汤都舔干净了。

连一颗豆豉都没有剩下的。

谢尔盖后续又走访了几个部队进行采访(蹭吃蹭喝)。包括朝鲜人民军,还有在三八线前线对峙的志愿军部队等等。

发现志愿军是真的没有骗人,他们真的把食品都送上来了。而且谢尔盖也发现了一点,那就是这些特需会餐食品对提振士气有着超乎寻常的效果。

试问谁不想再精神极度紧张的战争间隙吃一顿大餐放松一下?

高糖高油高热量,就是让人最放松的食物。

其实如同谢尔盖这样被苏联派往前线的记者。

除了记者的职务之外,还有军事观察员的职责。

他们和那种高级别的军事观察员不同,高级别的军事观察员是从宏观角度观察战争,从指挥层面去分析。

他们这些记者是以基层的层面为苏联提供战争分析。

对于谢尔盖这样的记者带着军事观察员的身份,志愿军司令部也是很清楚的。

他想要观察,就让他观察。因为他们提供给苏联的情报,也影响着苏联对中国的判断。

而现在中国是很需要苏联的支持的。老实说,朝鲜战争打成这样已经出乎斯大林等苏联书记们的预料了。

而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中国只有表现的越重要,才越能在这个阵营之中站稳脚跟。

当谢尔盖来到三八线的前线,这里的战士们没有条件和平壤的志愿军战士一样搞炊事班厨房。

只能是把罐头打开后,直接放在火上加热。然后那肉汤加水拌着复水土豆泥吃。

就是这样,战士们吃的也非常高兴,整个志愿军的士气得到的提升不是一点半点。

谢尔盖能看得出来,志愿军司令部也看得出来。

彭德怀得到下面部队的宣告后,他也点点头道:“看来我们的那位李锐部长确实是有几把刷子啊。他不懂打仗不懂军事,但是他懂人心啊。”

“知道美军士兵害怕什么,也知道怎么激励我们的战士。有这样的人在后面支持着我们,我们只管在前线打胜仗就好了!”

“部队要是休整好了,那么我们就只有下一个目标了。”彭德怀用手在地图上一指:“打下汉城!吃掉美军驻扎在汉城的陆军一师,打残骑兵一师。这是我们的目标!”

在彭德怀的命令下,志愿军的第三次战役即将打响。

与此同时,谢尔盖也写了一篇报道发回苏联。这是一篇很长的报道,题目叫做《中国的魔术食品:志愿军连战连胜的法宝》。

谢尔盖在报道内写了志愿军携带的各种军粮。

尤其是对志愿军在第二次战役之后,开始在全军配发的橘子味粉冲剂,和特需会餐做了大量报道。

在谢尔盖的文章里,他这样写道。【志愿军在食品的补给上是令人惊讶的,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的。你几乎无法相信这是一个农业国家能给出的补给。】

【他们解决了罐头食品最大的问题:难吃。所有从罐头里开出来的菜肴都像是你从饭店里现点的一样可口。】

【从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对待志愿军这样认真的把军粮研究到极限。还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的解放军还只能饥一顿饱一顿。补给全靠当地百姓的支援,军粮也已没有味道的土豆和杂粮馒头(大饼)为主。】

【但是现在,志愿军却在军粮方面走到了全世界的前列。他们有一种神奇的魔粉,请原谅我这么形容,也许有一点夸大。但是就笔者个人而言,这种被志愿军称呼为调料粉的东西就是魔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