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道梦》系列,对姜文指指点点(第2/3页)
放在今天,姜文毫无计划地超支,或者冒失地和体制较劲,跟不上时代。
其实就是吐槽《鬼子来了》把他坑惨了,连姜文自己也禁导五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不分上下手,也没有敬酒之类的,爱吃什么吃什么,爱喝多少喝多少。
沈三通谈到正题:“老哥,听说你最近和于冬闹得不是很愉快?”
姜文道:“哎,我害他赔钱了。”
沈三通道:“确实,赔了很是不少,《太阳》太惨了,不到两千万。”
姜文和于冬有过蜜月期,《太阳》后离了。
媒体传过一段时间的“姜于组合”,保利博纳老总于冬被视为“可能成为姜文的张伟平的人”。
姜文有想法,《太阳》上映的时候,他曾经对媒体表示:很羡慕张艺谋有张伟平这么能帮他的人。
于冬也觉得姜文是大牛,一拍即合,也想组成“姜于”组合。
说到底,姜文不是不食烟火的人。
谁又能不食烟火呢?
尤其是对比明显,王朔地位还在,但是没有了实力。
和港岛不同,冯小刚牛是牛了,但见了王朔也会说句好话。
不会从“朔爷”变成“阿朔”“朔仔”“小王”之类的。
但王朔要碰冯小刚的利益,王朔肯定不行,冯小刚能剁了王朔的爪子。
冯小刚一步一个脚印,和华谊都有反客为主的意思,何况是王朔。
《太阳》之后,没人提“姜于”,这对组合各奔东西。
当时韩三平预测《太阳》1.6亿,于冬1.2亿。
结果不到两千万。
太坑了!
于冬伤不起!
姜文眨巴眼分辩两句:“《太阳》失败,有电影表达的问题,也和宣传方式有关。”
“一部艺术电影以商业大片的方式宣传发行,不可能卖好。”
“我不是给自己找借口,但《太阳》失败,发行方要负很大的责任。”
“这样一部社会面不是很大的片子,就不能大量铺拷贝,应该小规模点映,文火慢炖,然后引导观众观看。”
“出现看不懂的说法,应该通过宣传引导,而不是任由事态发展。”
见他找理由,沈三通一针见血:“这种社会面不是很大的片子,制片成本不该超过一千万,如果我拍,或者投资,会严格控制在五百万。”
姜文受不了:“……看我笑话是不是,我马上走。”
他本不屑找什么理由,丢分。
但是见到沈三通就不自觉的解释。
憋了不知道多少口气的姜文,对沈三通真是五味杂陈。
羡慕有之,又带着一股对抗情绪。
沈三通骂李安骂的好爽!
哪像他这么窝囊,只是点了那么两句,就被人堵回来。
沈三通呢?
骂的痛痛快快,骂爽了,搞了图文直播,上映的时候连开三炮。
全方位无死角的把《色·戒》弄了一遍。
关键是,带着《生快2》的成绩,气势磅礴。
一天比一天猛。
沈三通自己更是成为第一位十亿票房导演。
硬生生把一些人炒作的《色·戒》热,给盖了过去。
姜文从导演角度去看,《生快2》这样的片子,没什么深度。
只是让人笑的电影,纯粹爆米花,没有什么价值。
也并不承载东西,却有着那么高的票房。
最高票房一天的票房,超过他《太阳》整部戏两倍有余。
哪怕是成绩最好的《阳光》也就是一天半的票房。
观众就喜欢看这种吗?
姜文不服气啊!
沈三通连挽留都不挽留,他知道姜文不会走:“是,奖项你输了,票房你也输了,《色·戒》这样的电影,把你的《太阳》打的稀巴烂。”
“男子汉大丈夫,败了就败了,下次赢回来。”
沈三通知道姜文的压力很大。
不大沈三通也不会找他。
大到,所有人都怕他。
前几天圈子里传了个事,让沈三通觉得时机差不多。
有一次,姜文回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工作室。
他一进来,所有正在吃瓜子聊天的工作人员都躲开了,剩他一个人,对着满地扭曲的电线。
姜文也没真的走,问道:“你什么意思?”
沈三通道:“再来一部呗,重新赢回来,我带头给你投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