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3/3页)

机器是统一的,能做出什么款式和技术,就看自己能耐了。

新姚县城商业发达,过来采购辣椒和药材的商人很多,见县城很多人家卖起羊毛衫,都觉得新奇。

可别说,新姚县城的羊毛衫价格便宜,质量也不错,还真比外头实惠。

农民越赚钱越灵活,知道款式很重要,很多人特地买了车票,去杭市、羊城、温市这些地方参观,见到好的款式就买一件回来。

还有人从港城杂志上剪下图样做仿款。

更绝的是,有人学温市商人,买国外秀场的照片。

很快,新姚县城大街上就见到各式各样的羊毛衫款。

这哪里是县城?说巴黎都有人信!

羊毛衫成本高,但利润也高。

很快县城人就明白过来,薄利多销固然好,但还是高客单价的生意好做,能赚钱。

孟老太去年底腌了一缸酸菜,味道特别正,甄臻便想捞点酸菜出来,炖酸菜羊肉吃。

她刚想伸手,被孟老太拦住了,“这缸里味道太冲,小心把你手给腌坏了,我这老太婆手指干巴,让我来捞。”

甄臻笑笑,“您这是心疼我呢?”

孟老太被说的不好意思了,“我心疼你也是应该的,天天出这点子出那点子的,我老姐妹说了,全县人都指望你赚钱,叫我把你照顾好,可不能磕着碰着了。”

六十岁的甄臻还有人疼,她笑了笑,听到前头传来一个男人低沉客气的声音。

没多久,服务员就带着一个穿西装的男人过来了。

“甄姨,有人来找!”

男人鼻梁高挺,戴着眼睛,气质儒雅,看着三十来岁的样子,灰色格子西装袖子挽上去,露出紧绷的胳膊肌肉。

甄臻看他有几分眼熟,还是程素跑过来,惊道:“钱子义?”

甄臻这才想起来,这不是住在宋小红家的知青,钱子义吗?

恢复高考那年,甄臻也指点过钱子义,后来钱子义考上大学,就没再回来过。

钱子义没想到程素也在,惊道: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程素得意地搂着甄臻,“我说了要回来的,我把甄大娘当妈,我妈在哪,我就在哪。”

钱子义既惊喜又欣羡,惊喜的是遇到程素这么个老熟人,欣羡的是,程素如自己承诺的那样,早早回到新姚县城,待在母亲一般的甄大娘身边。

而他却出国留学,漂泊在外多年,年近四十才得以回到新姚。

钱子义端详着甄大娘,他听其他知青说,甄大娘成为商场女强人,带着新姚县城的人民发家致富,他还不太相信。

“甄大娘,多年过去,您还是老样子。”

钱子义一脸倦容,风尘仆仆,人却很精神。

甄臻笑得亲切,“时间过得多快,一转眼你都奔四十了吧?我听程素说你也出国了,这次是回国探亲?”

钱子义摇头,他在国外掌握了一门独家技术,便偷偷溜回国,想要报效祖国,这次回新姚,是为了了却一桩心事。

那年,他跟宋小红暧昧未明,他回城读书后,也跟宋小红通过几年信,只是后来他出国,经常搬家,两人就断了联系。

多年来,钱子义心里一直牵挂着宋小红。

这次回来是想打听一下,宋小红有没有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