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第4/5页)

即使他没工作,也不用去农村插队!

*

原本有些棘手的问题,就被胡建南和四哥一锤定音决定了。

叶满枝觉得,大姐夫那番话只是借口,供销科长的班不是那么好接的,到时候八成还得给晓婷找其他工作。

但四哥是真心实意想让麦多接班的。

到时候他就有光明正大的理由退休回家了。

动员知识青年下乡,是全市范围的工作。

上山下乡的风,很快便吹到了安阳县这边。

833厂的家属们最近非常着急,派了好几个代表来曙光厂询问,什么时候能安排剩下240名家属工的工作。

厂领导们也知道这是事关孩子一辈子的大事。

所以,当即就让果酱厂组织人手开始第二轮招工考试。

康健说:“之前的约定是两年解决300人的工作,随着果酱厂的发展需要,一点点增加人手。但果酱厂现在只有两条生产线,哪能用得了300名职工?我看这事最后还得落到咱们厂里,哪怕只是临时工呢,也得先把这些孩子的工作解决了。”

田春山叼着烟摇头:“不好办,将人招进来就要发工资。咱厂里现在人员已经饱和了,没有多余的工作给他们做,总不能白养着这么多人吧?”

“那你说怎么办?家属院里已经有人在传了,如果不能安排家属的工作,人家就要给833厂写信告状!大家别忘了,咱们大部分设备是跟人家借的!按照当初的约定,833厂随时可以将设备拉走!”

“哎……”

雷万元站在窗边抽着烟,扭头问:“叶厂长,你有啥想法?”

“先保住设备吧,否则那些生产任务怎么办?”叶满枝舒展眉头道,“833厂子弟与咱们曙光厂其实是比较契合的,这些孩子一直住在家属院里,算是听着父辈的故事长大的,认同军工厂的纪律和文化。如果招聘职工的话,833厂和曙光厂的子弟是首选。”

“关键是提供不了那么多工作岗位!”

“那咱就创造岗位呀!”叶满枝说,“我跟康厂长不是带回来两台电视机嘛,咱好好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转产电视机!”

雷万元遗憾道:“咱们这些人搞搞枪炮弹药还行,但研究室里那些研究雷达的工程师大部分被833厂调去小三线了。留在滨江的这些人手,短时间内搞不出电视机的成套生产设备。”

“……”

当年712厂精锐尽出,仿制苏联的电视机,还用了一年的时间才生产出第一台国产电视机。

曙光厂如果想转产,最起码要备齐科研攻关人手。

“当初要是把老胡留在滨江就好了!”黄河感叹,“他肯定乐意搞电视机!”

叶满枝问:“要不咱从其他单位挖人?或者跟劳动局要几个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

她最先想到的其实是吴爷爷。

但老爷子年纪太大了,最近几年只是依照自己的喜好在家鼓捣。

肯定无法适应工厂的高强度工作。

要是因为她的工作,把吴爷爷搭了进去,那她无法跟婆家人交代呀!

最好还是能招几个成绩好的应届毕业生。

雷万元叹息道:“别提毕业生了,咱们早就跟劳动局申请了大学生分配指标,这都六月了还没动静,听说今年的分配工作要延期了。”

……

想找技术人才,那最好的办法还是从研究所或大学应届毕业生里挖人。

但研究所的研究员和工程师,恐怕不会轻易来曙光厂工作。

最靠谱的办法,还是选择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

叶满枝决定回省大问问今年的情况,到底能不能分配了!

她是带着闺女一起回省大的。

前几天,小吴饲养员的面条腿恢复如初了,但昨天突然就掉了一颗乳牙。

说话漏风的小吴饲养员又不想去上幼儿园了。

叶满枝索性就借了一辆自行车,跟精力旺盛、体力极佳的小豁牙子,一起骑车回了省大。

豁牙子载着叶梨花去了老宅,她则去工业经济系找欧阳老师。

听了她的来意,欧阳瑾无奈道:“今年的毕业分配确实要推迟了。”

叶满枝问:“要推迟到什么时候,有具体的分配时间吗?”

“说不准!”欧阳瑾低声说,“你们单位要是着急用人,最好能另想别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