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第3/5页)
其他单位的人,望着他们这个队伍,不由感叹道:“现在的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那家食品厂居然能拿出那么多种产品!”
食品厂的队伍服装统一,有标语有口号,还人人举着两种产品,花花绿绿的,红火热闹,成功得到了不知哪家报社记者的特写镜头。
见状,叶满枝赶紧露出一个灿烂的笑脸,顺便将手里的酸黄瓜罐头往旁边挪了挪,以免被罐头挡住了脸。
全市的群众游行一直持续到下午,当晚还在人民公园燃放了烟花。
叶满枝和吴峥嵘也带着闺女去凑了热闹。
但她心里总惦记着记者拍的相片,次日去上班就将当天的报纸全都拿了过来。
查看报纸上是否有关于第一食品厂的报道。
“如意,报纸只有这些吗?”
周如意点头,她知道厂长在找啥,但是今天的报纸上确实没有关于第一食品厂的特别报道。
《滨江日报》用大篇幅介绍了昨天的游行盛况,只在介绍游行队伍的时候,提到了滨江第一食品厂,除此之外,就再没有其他报道了。
图片报道也没有。
叶满枝内心有点遗憾,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全市那么多企业参与游行,十几万人一起上街,哪有那么多篇幅一一报道啊!
没有就算了,叶满枝将报纸收好,不再做上报纸的美梦。
然而,又过了一天,她下班回家的时候,吴峥嵘却突然喊了她一声“小叶女工”。
“乱喊什么呢?”叶满枝飞过去一个眼刀,“不许给我起外号!”
她只是穿着工作服参加了一次游行,吴大博士就开始给她起外号了。
女工怎么啦!
她本来就是工人阶级出身,她光荣得很!
见她并没给出预期的反应,吴峥嵘停顿片刻,问:“你还没看报纸呢?”
“看了呀。”
吴峥嵘问:“没看今天的《人民日报》吧?”
“还没来得及看呢。”
叶满枝平时比较关注本地报纸,每天都按时阅读《滨江日报》和《滨江晚报》,了解本地动向。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这类全国发行的大报,通常是积攒几天一起看的。
他们家订了《人民日报》,听吴峥嵘这样说,她就找出今天的报纸翻看起来。
在第三版上,有一篇题为《全国各地盛大集会游行欢度国庆》的报道。
“据新华社一日讯 今天,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滨江、武汉、成都、西安、太原、呼和浩特、鞍山、兰州、南京、杭州、福州等地人民分别举行盛大集会和游行,隆重、热烈庆祝……”
这类报道,叶满枝通常指看个标题,大致浏览一遍。
但是,因为今天的图片特别多,她格外留心了一下。
她这一留心不要紧,一下子就在下方的一张图片上看到了她跟余总工的脸!
她俩当时站在游行队伍的第一排,而且比较靠边。
照相机的镜头照过来时,她俩是最先入镜的。
她一手扯着横幅,一手举着酸黄瓜罐头,余幽芳的两只手上分别是山楂罐头和婴儿饼干。
余总工的表情比较正经,但叶满枝正眯着眼睛冲镜头笑呢!
小叶厂长心想,她当时咋那么高兴,笑得咋那么喜庆呢,与余总工摆在一起,显得她有点傻乎乎的。
不过,能登上报纸,还是《人民日报》这样的大报,让她心里的欢喜陡然达到顶峰。
她盯着照片,感叹道:“新华社记者的照相机真好,把我俩拍得真清晰呀,后面几个职工的脸也挺清楚的,熟人都能认得出来!”
吴峥嵘好笑地附和:“嗯,拍得确实挺清楚的。”
叶满枝正想说,应该多买几份《人民日报》,把上面的图片剪下来保存,目光下移时,却倏地定住了。
只见这张图片的下方写着一行小字,“滨江食品厂的女工参加游行欢度国庆。”
叶满枝瞄一眼照片,再看看小标题。
被收入镜头的所有人,包括她俩身后的几名职工,居然全是女同志!
如果把她们看成真正的女工来解读这张照片,那她跟余幽芳确实挺淳朴的,笑容里满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喜悦!
她每周有一半的时间在车间里度过,余幽芳作为总工艺师,下车间的时间也不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