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5/5页)
同时也让没有达到“省级特优”的产品有个奔头,这样能有效防止省优企业和产品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
何平洋洋洒洒讲了半个小时,最后加了一句,“小叶上午也提过这个办法,我俩的想法差不多,不过我这个方案对产品评级划分得更细致一些,各有各的优点吧。”
叶满枝:“……”
好话全被人家说了,大大方方承认两人想法重合,她确实无言以对。
像这种情况,只要没人闹到跟前,不影响向上级交差,作为科长的赵桂林不会深究这个点子到底是谁想出来的。
既然何平先提了,还完善了方案,那这个方案就算是他的。
赵桂林一边听着和平的介绍,一边往笔记本上做着记录。
这个主意确实有一定可行性,轻工产品的质量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究其原因还是企业领导不够重视,整个系统内一潭死水。
要是能进行一场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产品质量评比”,将轻工系统内部的所有单位都调动起来,对提高产品质量兴许会有奇效。
赵桂林的脑瓜活络,记录的过程中就想到了这样办的另一个好处。
由于轻工系统的产品种类多,名目杂,评比战线必然会被拉得很长,甚至今年就可以启动评比程序。
这种活动也许能把轻工系统内的这潭死水,从今年一直搅到明年底。
这不正是夏竹筠需要的,有影响力和纪念意义的活动嘛!
赵桂林越想越满意,顺便把自己想到的几个点子,补充进笔记本里。
想起刚刚何平所说,叶满枝也跟他一样想到了这个办法,于是直接点了叶满枝的名。
“小叶,你还有其他要补充的吗?”
年轻人脑子活,叶满枝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愿意再听听年轻人的想法。
叶满枝瞥了眼气定神闲喝茶的何平,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