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第4/8页)

银行竟然一点都没有阻拦,核实船商死讯,衙门也开了证明后就爽快将商人存的钱归还给了商人家属。

这事在报纸上报道了一个月,连在香江那个乡下地方都耳闻了。

张家父子是不信那么大银行会吞掉自家那几两银子,直接拿着存折往回香江。

来时人挺多,走的时候少了一半,有不少留在了新加坡,想要趁着过年多赚一点。

还有人叮嘱同乡。

“张叔,您回去跟我爹娘说,这里跟捡钱一样到处都能赚钱,让他们过完年后一起过来,等赚个一两年回家能起青砖大瓦房。”

张老爹沉默听着,跟他一起出来闯荡的同乡一共有十来个人,都是划着渔船过来的,谁能想到回去就剩下两三艘船了?

几艘船北上,路上还遇见了巡逻船队。

张大牛有些羡慕地看着那些穿着帅气的巡逻队,回头对他爹道:“爹,我也想当兵!”

张老爹不屑看着才十五出头的儿子,“别做梦了,谁会要你一豆芽菜?”

张大牛被亲爹这么一埋汰了,心里起了逆反之心。

要是给朝廷当兵肯定是当狗都不去,这可是新加坡自己组建的军队,看那船,再看那白色的军装蓝天碧海多帅气呀?

回来的时候风向不对,比去时花的时间多了不少,等到香江已经是年二十九。

张家所在的村在另一个小岛上,还需要开船过去。

父子二人没急着回家而是先上了主岛。

主岛跟大陆面对面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港口,港口上卸了不少沙石,或许是快过年的原因,人都散去了。

张家父子和同村人先将船靠岸,再去找银行。

银行就在港口,以前这里只有集市,岛上交易的地方,后来变成了港口,物资变得丰富起来。

因为许多稀罕物件只接受纸钞交易,短短时间内岛上岛民已经习惯了用纸钞交易。

父子高兴了换了纸钞还有一千铜钱。

然后拿着钱去了旁边的商场买起来,猪肉要买,对联要买,还有蜡烛、香油、豆油、豆腐等等,忙碌了一年也就指望过个好年。

张大牛提着二斤肉和一只咸鸡,其他东西都在张老爹的篮子里。

等回到船上,大家高高兴兴往隔壁岛开去。

傍晚时回到了渔船,整个渔村二十来户人家都轰动了。

张大牛高兴提着东西往家里走,就被村口的刘寡妇拦住。

“大牛,你军哥是不是出事了,怎么没见他回来?”

张大牛“啊”了一声,然后被他爹踹了一脚。

“刘大妹不用担心,军仔好着呢!还让我们跟带话,让你过完年去南洋!”

然后渔村其他户发现自家人没回来的也跑了过来打听情况,得知是在外面不打算回来过年了,顿时起了阵阵骂声。

今年的新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宫里上到主子下到奴才都有了新衣服可穿,不仅是新衣服就连伙食也好了不少。

往年不足的炭火今年不用催,早早送来了。

哪怕是御花园扫地的宫女都能发现宫里的变化。

承乾宫许久没出现在人前的皇贵妃病了,病得很严重,听说这会儿已经起不来床了。

宝音在新年前就收拾了家当搬出来已经改名的延禧宫入驻了养心殿。

皇帝心疼自己的大宝贝儿子一个人住,白天多是待在乾清宫,也就晚上才回养心殿。

养心殿改成了宝音喜欢的样子,卧室做得很大,若是按照帝王格局,卧室应该分成好些个,摆上几张不一样的床,皇帝想睡哪张就睡哪张。

床帘子放下来,谁也无法猜到皇帝睡在哪张床上,据说是防刺客。

宝音对此嗤之以鼻,换床有比在枕头下放一只□□好使吗?

一切恐惧都是源于火力不足。

卧室变大,外面的屋子也变大了,东配殿被改造成了书房,大大的落地窗,采光极好,高到快到房顶的书柜,还有书柜上密密麻麻的书,天文、地理,医、卜、农、游记等等包罗万象。

皇帝一看到这书房就喜欢上了,还将奏章搬迁到这里批阅。

他挑选了不少书让送去上书房,让阿哥们经常阅读。

年初三皇帝还在封笔阶段,他出去应酬了,宝音留在了养心殿,翻看南边传来的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