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第3/4页)
散酒虽便宜,但许黟还是问他可有银钱买。
青年赶紧点头说他有钱的,就是不多,只有几十文,不过他可以当闲汉,帮大户人家送东西。
许黟知晓他没有这方面的困难后,就让他回去好好服药,等药服完,再来寻他。
后面的病人,就没有这般问题了。
天气冷,受寒的病人不少,排队等看病的人里有老有小,许黟给他们看完,再念给旁侧的小厮。
小厮一面听一面记下他的话,看病的效率都高了起来。
不到两个时辰,剩下的病人都看完了。
此时还没到酉时,然而冬日昼短夜长,天边微暗,领粥的平民也渐渐少了下来。
很快,就没有新的人来领粥了。
众人忙了一天,歇停后,便觉得累得不行。
邢岳森派了阿目过来说话,让许黟和吴关山先回去。
许黟弹了弹衣袍,对着阿锦道:“刘伯呢?”
阿锦乖巧回答:“刘伯在城隍庙街道外头等着了,郎君,我们是要回去了吗?”
“嗯。”许黟颔首。
阿旭和阿锦得了话,立马快速地将今日带过来的行囊收拾好。
而后,他们看向放置在脚底处的木盆,里面有几张使用过的手绢。
这给病人看病用的手绢,郎君说有些是不能洗了再用的,让他们烧了。
清点完要带的东西,他们就跑去把今日用过的手绢,都丢进取暖的炭盆里,看着它们烧尽,把炭火扑灭,再脚步轻快地回来。
另一边,许黟与吴关山道了别,再去寻一趟邢岳森。
两人说了几句话,许黟就把今日给病人看病记下来的病案放到药箱里,一并带走。
……
城隍庙外,离着街道拐口。
刘伯一家人坐在牛车上,等着许黟他们。
没过多久,一辆驴车在他们旁边停下,阿旭打起帘子,高声喊了一句:“刘伯。”
他的身侧,有只手撩着打起的帘子,许黟亲自出来,朝着刘伯道:“辛苦刘伯等这一遭,随着车辆跟上来吧。”
刘伯高兴喊:“好嘞,许大夫。”
他俩对话间,坐在后面板车上的王氏与林氏,以及两个儿子们,都在偷偷地打量着这个长相周正俊挺的少年郎,心里都是骇然。
这许大夫,恁年轻了吧。
牛车迎着斜阳,悠悠地跟在前头的驴车后方,车上,王氏小声问老伴,这许大夫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
刘伯说起许黟,那可就有不少话要说了,哪怕喉咙还有不适,他还是把许黟的事迹娓娓道来。
什么单打独斗野山猪,这事他们都晓得的,那野山猪头的味道,还令他们意犹未尽呢。
还有别人上山只能找到小撮药材,可许大夫不一样,他每回上山,那能装几十斤以上的竹筐,都是满满的嘞。
这些都不值得一提,重要的是,许大夫年纪轻轻,却博学多识,不仅能读书,又会看病。
这样好的小郎君,刘伯这辈子就见着这么一个。
也许世上有能耐之人诸多,但那些人都是从旁听说,只有许大夫是真真看得到的。
两个儿子看向自家阿爹,他爹也是有能耐的,能识得这么厉害的人物。
刘伯吹嘘了一路,这去南街的路就显得快上不少,天还有余亮,他们就抵达许家。
阿旭跑在前头,先为屋里点上油灯,再去到灶房里,提了一壶水放在小炉上烧。
他出来,就看郎君领着人进屋。
刘伯带过来的家里人,个个都拘谨放不开身,缩在刘伯身后,像极了老母鸭后面护着的小鸭崽们。
许黟示意刘伯他们随意落座,他洗了手,去柜子里拿着罐茶回来:“时候不早了,让刘伯过来,是觉得在自家里舒坦。”
刘伯挠了挠头,笑着道:“我本想着有义诊,就带着家内和小子来看病,他们瞧着是没病,但我记得许大夫你说的,人容易积劳成疾,这些年里他们也是苦着过来的,还没看过一回病嘞。”
放在以前,这人没病没灾的去看病,那得多晦气。
遇了许大夫才明白,人不能只等到发病才算是生病。发病之前,也要学会防治生病。
明白这个道理后,刘伯就没有这样的忌讳了。
许黟淡声说:“阿婆,且上来这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