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总裁助理”林子昂拜见“壳王”六哥(第5/8页)

简单说来,这几年六哥的玩法就是很好地利用了国内投资圈天使轮、A轮、B轮、C轮转换之间的利益诉求关系。譬如先在外围寻找或设立一家有“价值”的新公司,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必须新颖,可以是真的具有投资价值,或者只是具备讲故事的价值,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故事,有没有可以拿出来讲的“亮点”。

六哥和六哥的朋友们早早地就“潜伏”在里面了。也不知道这几年哪个高人想出来的关于“投资收益”确认的新办法,很是神奇。譬如一家公司注册资金一千万,六哥和他的朋友们出了三百万,占股30%,然后公司正常开展业务。因为觉得这公司“有价值”,突然冒出来一个人愿意出五百万买这公司10%的股份,于是这家公司的估值就变成了五千万,这单交易一旦完成,只要公司后面不倒闭,六哥和他的朋友们的投资,对应的就是一千五百万的估值,扣除之前投资的成本三百万,账面上就可以录得一千二百万的“投资收益”。看清楚了噢,即便这个公司业务上还是亏损的,实际上六哥和他的朋友并没有真金白银

的赚到钱,但是在会计层面,在财务账上,至少就可以确认赚了一千二百万

而这种基于非上市公司投资的估值玩法,一旦投资主体是上市公司,同时又能在几个上市公司主体之间做腾挪的文章,这里面可以翻出来的花样就多了去了。而且,这上市公司里面既有真实的业务收入,又有这种投资类的收入确认,或者所投资的公司可能本身就处在同一产业链上的上下游,存在关联交易、转移收入的空间,再叠加六哥最擅长的“甲地作案,乙地销赃,丙地分钱”的手法,那最后的局面,可想而知了。

总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林子昂在这些枯燥的数字和冗长的招股书、年报、披露材料里,拨云见雾,看到了一幕又一幕的大戏。你问林子昂是怎么看出来的?其实一般人根本就看不出来。你以为仅仅看这些报表和年报就能找出猫腻?一个纯粹的圈外人是根本看不到里面这些奥妙的,因为没有路径,没有钥匙。

林子昂因为常年待在杜铁林身边,加上他平时观察仔细,年纪轻、记忆力又好,最擅长将这些信息进行关联合并。譬如在公开披露的材料里,会看到各种声明,说张三和李四没有关联,王五和赵六没有关联。但这些在报告里看似无关的姓名,恰恰可能是有关联的,只不过关联的不是这些名字,而是名字后面的名字。对于这些名字背后所对应的人物,林子昂却是熟悉的。这些“名字”,或者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来往,隔三差五地就在一起吃饭喝酒,或者偶尔开会有所照面,这其中,有的是公开场合,有的是私密聚会,层层叠叠,讳莫如深。林子昂现在所做的事,无非是手里拿了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门,又找到另一把钥匙,再打开另一扇门。因为钥匙越来越多,又顺藤摸瓜,触类旁通,便梳理出了整个食物链和关系网。这便是八年来日积月累之后,林子昂觉得振华控股这份工作有趣的地方,跟过去在大学里考证史料写论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这个资本游戏,真的可以任人玩弄,没有一丝的纰漏吗?当然不是。倘若你认定人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而游戏规则又是人制订的,那么这游戏规则也就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因为不完美,所以就有人钻漏洞,但钻漏洞的痕迹永远在那里,那些个钻漏洞的聪明玩家,总会想办法把这些痕迹抹掉,而更聪明的玩家,则要想尽办法找出这些痕迹。隐藏和寻觅之间,便是巨大的利益。

具体到六哥那里,他当然明白源头的这几家标的公司,不能纯粹是空架子,必须有一些真材实料在里面。说白了,有操守的玩家,玩的是“酒里掺水”,没操守的玩家,玩的是“水里掺酒”,倘若完全是“扶不起的阿斗”,那就真的太辛苦了。而一旦玩过火了,把公司玩倒闭了,玩突突了,这些个所谓的投资收益,全得一把计提坏账,统统算作亏损,这也是谁都不希望看到的结局。因而,这个游戏好歹还是有规则在的,但凡有规则,那就需要专业人士的介入,让它看起来不那么残忍和粗鄙。即便弱肉强食,也要用专业知识把这门面包装好,斯斯文文地“弱肉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