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总裁助理”林子昂拜见“壳王”六哥(第4/8页)

尽管现在头上戴了一顶“总裁助理”的帽子,但倘若没有显赫的实际军功,这帽子也就是个装饰品。林子昂内心里,也希望通过这次考试,真正成为杜铁林的得力干将,而不只是一个助理,一个身边人。

林子昂的这些“忧愁”,在杜铁林这里,恰恰是他作为老板对林子昂这个小伙子的“拿捏”。这八年里,杜铁林早就把林子昂看得清清楚楚,更何况,他这样的“老江湖”,实在是太了解这行业里的各种门道了。

因为直接与钱打交道,而且又是金额巨大的钱,在这些个诱惑面前,最考验人性。好在林子昂年轻,家教好,本质纯真,杜铁林料他在里面不会有私心,但究竟能否抵御住,杜铁林也想检验他一番。如果经不起这诱惑,没有“忠心”,便是不值得信任的,倘若不值得信任,能力再强,杜铁林也不会用他。

至于林子昂这个年纪,30岁了,在杜铁林看来,倒真的可以出去独当一面,做一方诸侯了。杜铁林想起自己当年32岁就敢下海开公司,再看现在这批年轻人,知识储备、市场环境、物质条件等等,都比当年的自己要强,但做事情的魄力和胆量,究竟会怎样,这还真得看各人的造化了。

与杜铁林的关心与检验相对应,六哥这边也是一番“言传身教”,俨然是另外一道风景。

六哥身上江湖气更重,在林子昂面前又好为人师,该说的不该说的,都在林子昂面前说。明面上听着,六哥是真心把林子昂当小兄弟,也希望林子昂越做越好,将来或许还能帮助到自己。“莫欺少年穷”的道理,六哥这样的老江湖最懂了。但暗地里,这拉拢关系也好,知无不言也好,是否还有其他的目的,这就需要林子昂自己去领悟了。

此时此刻,林子昂想起父亲老林的一句话,十分应景。

父亲老林从小就跟林子昂说,外面的人说你好,你姑且听着,但千万不要真以为自己有多好。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心里要清楚。

林子昂常记着这番话,虽然现在有时候碰到事情,父亲老林经常会倒过来问林子昂,说自己跟不上形势了,想听听儿子的意见。但在成长的过程中,老林还是手把手地教了儿子很多,至于现在,父亲对儿子有依赖,那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事情了。人总会老的嘛,如果恰巧有一个年富力强的儿子,做父亲的,谁不会多问一句,让儿子拿拿主意呢。而在林子昂这里,有这样的一个父亲在,他的心里便总是有依靠,遇事也断然不至于惊慌失措。

这段时间,林子昂组织团队人员充分研究了六哥旗下几家上市公司的财报信息,并且做了细致的比对。杜铁林曾经告诉过大家,面对同一个事情,张三一种说法,李四一种说法,各有各的立场和诉求,但如果将相关各方的说法全部集中起来,针对具体某一点的说辞进行交叉对比,所重叠的部分,可能就是最接近事实真相的内容。当然,也只能说是接近真相,不能说是百分百真实。

既然六哥要从手头这几个“壳”里拿一个出来转给振华控股,那林子昂必须得保证,转给振华控股的这个“壳”,得是相对最干净的,千万不能有什么硬伤。经过比对,林子昂发现其中有一些很隐秘的痕迹。这些痕迹,放在台面上说,都没问题,都是在既定游戏规则下的正常玩法,谈不上什么致命的硬伤。而且,在几个上市公司平台的腾挪中,这些痕迹已经处理得很巧妙了,足见六哥实为胆大心细的“强人”,并不像他表面上表现出来的那样“粗鄙”。事实上,如果你真的误以为六哥是个没文化的大老粗,那就大错特错了。学会不再“以貌取人”,这大概也是这几年林子昂在工作中的一大收获。

梳理完毕之后,林子昂是打心眼里佩服六哥“财技”之高超,但总觉得还有些说不出来的滋味。六哥的玩法,谈不上是钻了政策的漏洞,你最多说他胆子大,但又不能简单定性为违法违规,顶多是游走在了一个模糊的灰色地带。但妙就妙在,六哥竟然能在这灰色地带,走出了红毯时装秀的感觉。无论如何,鲜活的事实再次证明,制度设计永远都是在理想状态下的制度设计,但制度或规则永远会跟不上实践过程中的“创新”,这却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