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中秋西山夜宴(第4/8页)
于是,众人又拿安可为喝酒与封山育林的事情调侃了一番,化解了尴尬气氛。此时,林子昂已经从饭店服务员那里取来了白酒杯和小酒壶,放在了安可为面前,并亲自为安老师倒好了酒。
安可为便左手拿起酒杯,右手拿着小酒壶,走到王儒瑶身旁,说道:“先生,莫生气嘛。中秋节了,我借大师兄的酒来敬您一杯,感谢您当年好心收留我。”
王儒瑶假装一脸严肃地说道:“我的学生里,就数你油嘴滑舌,当初就不该收留你。”
“先生说得对,当年就该让我流落街头。”安可为自嘲着。
众人说笑着,安可为便顺势提着小壶,敬了张局、杜铁林和黄秘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对着身旁的林子昂说道:“来,子昂,我们也喝一杯。”
林子昂急忙端起酒杯,恭恭敬敬地与安可为碰杯,毕竟,安可为可是自己最亲的班主任啊。
西山四合院的冷菜、热菜都做得十分讲究,尤其是几道特色菜:葱烧海参,入味柔滑;特色佛跳墙,滋味浓郁;干烧黄鱼,咸鲜得当;这些个菜,都是配白酒的正经菜。其余的菜品,也都是精心配置的各类小炒,荤素搭配着,十分美味。
在座的,就黄秘书和林子昂岁数小,待到安可为敬酒完毕,先是黄秘书拿着小酒壶和酒杯敬了一圈,林子昂随后也敬了一圈。现在饭局上吃饭,“提壶打圈”是基本功,这样才显得实在,懂礼貌。至于那种很俗气的“拎壶冲”,林子昂和公司副总沈天放一起出去吃饭时经常遇着,但在今天这个场合,断然是不会出现的。
酒过好几巡,菜也上得差不多了。杜铁林让林子昂跟服务员说一声,可以上打卤面了。不一会儿,服务员便给每人端上一碗特制打卤面,小小一碗,面条有劲道,卤制到位。这一席菜肴,拿这碗打卤面收尾,恰到好处。
此时,老那也忙完手头的工作,照例每个包间巡视一番。倘若是他认为非常重要的客人,还会亲自进屋敬杯酒,并询问一下客人对菜品的意见,以待提高改正。因为王儒瑶在,老那便特意进来打招呼。
“王先生,可把您盼来了,今天菜品还合您口味吗?”老那说道。
王儒瑶回答道:“你老那出品的菜式,那是没话说啊!”
老那说:“王先生您别总夸我菜式好,您也给我们多提点意见。还有,中秋佳节了,我有一事相求。”
“说吧,什么事?不过我有言在先,犯法的事,你可别找我。”王儒瑶调侃道。
“王先生,哪能啊,这事我都琢磨了小半年了。我就寻思着,想请您给我留幅墨宝,笔墨我都在隔壁茶室准备好了。我还特意选了二十年的老六堡,请您品鉴。其他诸位,到时也请一并移步隔壁茶叙。”老那说道。
听了老那这一番话,杜铁林假装生气地说道:“我说老那啊老那,你是无利不起早啊!刚进门时,你跟我说喝老六堡茶,我以为你是对我好。原来你是跟王先生要字啊,这老六堡敢情不是专门给我预备的啊。”
“杜总,您这是笑话我呢,茶要喝,墨宝也要请,能请王先生题字那是我的荣幸。”老那这般场面上的老手,也跟着回应道。
“老那,我看你这有启功先生的字,还有沈尹默的字,已经相当了得了。我的字可没法跟这两位大家比啊。”王儒瑶说道。
“王先生,我老那读书虽然少,但我一心好学。我收藏书法作品,别的不懂,但求都是名家学者题的字,我就喜欢。人是做学问的,写出来的字,就会有书斋气,跟市面上那些所谓的书法家不一样。您是京华大学的大教授,您的字,我可是梦寐以求啊。”老那奉承道。
王儒瑶今天兴致颇高,欣然应允。众人便跟着,移步来到东厢房的茶室。
这西山四合院,茶室就一间,布置得丝竹雅乐,很是清静。茶室里还有一方长条大石臼,里面养了几尾金鱼,水面上漂着几片浮萍,鱼儿便在这浮萍下游弋。茶室里有一幅横幅题字,“无去亦无来”,语出宋代高僧释印肃所作《金刚随机无尽颂·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真闻信不猜,无去亦无来。
声闻无见解,人天几万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