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见识光怪陆离的金融圈(第6/13页)
8:50,林子昂回到香格里拉,在大门口等候。9点整,杜铁林准时下楼,一同下来的还有一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脸型方正,再仔细看,不就是下午圆桌论坛上的某位嘉宾嘛,但具体名字林子昂还是没记住。
杜铁林没有跟中年男子多介绍林子昂,只说了一句,这是我们公司的小林。
中年男子面带微笑,跟林子昂点头示意,随后跟杜铁林说:“铁林,难为你放下生意不做,陪我散步了。”
“哪里,开了一天会了,总得出来透透气。平时您也难得来香港,正好趁这个机会,到香港的大街小巷走走,看看真正的香港市井生活。”
“是啊,这次跟着部长一起过来开会,这在香港最后一个晚上了,也该去大街上走走看看了。”
“现在还有这个机会,等过阵子,任命一下来,张局变成张部,就更难有这个闲情逸致了。”
“蹉跎了,五十岁的人了,看事已经看透,看花还没看够。你说我这个六〇年年头出生的人,硬把我说成和你一样的六〇后,合适吗?”
“当然合适啊!你永远是我的老大哥!当年要不是分在你手下,我怕是连那个副处级也提不上啊。”
“你这个滑头,溜得快,不说这些了,我们出去走走吧。”
中年男子和杜铁林有说有笑地走在前头,林子昂跟在后面,且识趣地隔了两三米的距离。
尖沙咀的夜市,灯红酒绿,人流穿梭,建筑物、商铺近在咫尺。如此一来,人与人的气息,便离得很近,不像在北京,人群隐在高大威严的建筑下,楼宇之间又隔着大马路,人与人的气息始终连接不上。身处那样的威严之下,人便容易觉得自己渺小,不像这里,街头的热气混杂着商铺漏出来的冷气,躁得很,但也真实。
林子昂在路边的便利店买了矿泉水,分别递给杜铁林和中年男子。中年男子对林子昂说了声“谢谢”,面带微笑。
此时已走到了九龙公园附近,再往前走就是海港城了。中年男子便提议去九龙公园逛逛,走走夜路,也暂时从喧嚣中抽离一下。香港过马路的红绿灯滴滴声,催得人心里紧张,怕是打扰到他们没法好好说话了。
于是,三人便进了九龙公园的大门,有一段上坡路径直向上,走到里面,瞬间安静了许多。公园里大树环绕,在周边高楼霓虹灯的映照下,脚下的路看着清晰,但又仿佛硬生生地隔绝出来一个安静的小世界。
“铁林,平时北京事多,难得有时间和你详聊。但这次来香港,确实给我不少启发,我也想听听你的看法。”中年男子和杜铁林说话,语气平和。
“张局,您说,我听着。”杜铁林说道。
“我隐约觉着,属于我们中国的时代要到来了。你看我们这个行当,过去从制度设计开始,全是跟美国学,不能说百分百照着学吧,但至少也有个五六成。没想到2008年金融危机,把全世界都搞蒙了,我就疑惑了,这美国人的系统真的不行了吗?如果他们出问题了,那我们原先学习他们的那一套东西,还管用吗?”
“张局,您这是站在宏观角度看历史问题,这个我可没法评论。”
“我只是个人探讨,不代表集体意见。但你看现在这个外部大环境,金融危机之后,我们推出了一整套的应对措施,那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我就在想,我们中国,要人口有人口,要市场有市场,还有新技术的应用,这些我们都不缺。那假以时日,再加上我们高效而且指令明确的行政系统,能不能创造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金融体系呢?然后,再让其他国家逐渐参与进来,进而我们就能统筹规划,制定出新的国际规则了。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啊!”中年男子说道。
“机遇不机遇的,我还真不好说。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合作和冲突在所难免,现在就是一个此长彼消的过程。我出来办企业十年了,当年您说我是不辞而别,其实,我是想把很多想法,通过办企业这样的形式,真正的检验一遍。”杜铁林说道。
“好在这条路你走通了,振华控股现在做得很不错啊。”
“振华控股能走到今天,这十年的收获是巨大的,也交了不少学费。在您面前,我也不怕别人说我调子高,真得感恩这个时代啊。而且,我有一个深刻体会,全球的市场是贯通的,企业就是在不同市场中间游走的灵魂。最优秀的企业,完全可以串联起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乃至不同的国家利益。既能实现国家战略,又能让企业成长发展,这样的好事,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