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见识光怪陆离的金融圈(第5/13页)

“杜总,这次香港待几天啊?”

“就两个晚上,后天就回去了。你最近怎么样啊?”

“我还是老样子,就等着杜总给我大单子来做啦。之前的那个case,并购的条件好复杂,涉及美国和内地两边的法律问题辣么多,但是我们做得还OK啦。振华控股要想拓展海外业务,我们团队的能力完全可以帮到啦。”

“但我听说,你最近和美国总部那边的老板有些不开心啊?”

“也还好啦,鬼佬的死脑筋,我要和他们argue啊。我只是想告诉他们,中国的企业将来一定会变强,我们不可以失去这个机会。就跟红酒一样,旧世界和新世界,都很好,我们不可以厚此薄彼的。”

“你这么有信心?”

“主要是我对你杜总有信心啦。”

“周先生,你这几年变化很大啊,和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杜铁林打趣道。

“哪有啦,我一直都这样。我是专业人士,法律是我的工作,但是,anyway,business就是business,就像你们常说的,要与时俱进啦。”

“周先生连与时俱进都懂,看来你两地融合,做得很不错啊。”杜铁林说。

“没有啦,就是知道那么一点点而已。”

周先生的港普越说越流利,看似不经意的谈话里,却处处流露着一股进取心。

“总之,我们不可以输的。中国的市场辣么大,中国的新技术运用辣么广泛,而且在一个相对宽松的资金环境下,这是历史的机遇啊。如果我们不去抓住这个机会,也许就没有下一次了。我老爸从小就教育我啦,MakeMoney,BeHappy,所以,杜总你一定要给我机会。在两个标准不一样的市场环境里做切换,我们一定是做得最专业的。”

那一餐,是林子昂第一次正儿八经地看到了所谓的生意场,一个同下午在大堂吧喝茶务虚完全不一样的场景。而对方,准确地说,还不是生意伙伴,只是专门为了促成这些大买卖而存在的专业机构。在过去的PPT里,各种内部会议简报里,林子昂一直能看到他们的名字,而当这些名字变成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坐在你面前说话的时候,这种感觉很奇妙,也很新鲜。而且,西贡的濑尿虾确实很大个,肉头也很有嚼劲。对此,林子昂同样记忆深刻。

第二天的会议,开得四平八稳。先是港交所的负责人做主旨演讲,接着是内地金融主管部门的领导发言,大体都是探讨两地市场的合作与共赢。下午的圆桌论坛,主要是各大机构、券商、投行等专业人士的研讨,也是四平八稳。但对林子昂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

根据行程,杜铁林需要参加大会晚宴,7点开始,8:45结束,无需林子昂陪同。晚宴结束后,晚上9点,林子昂须在酒店大堂门口等候,另有安排。这中间的空当,林子昂正好想去周边逛逛,因为九点还有事情,也不敢走远,便在附近尖沙咀这一带溜达。

香港的夏夜潮湿而炎热,酒店商场里的冷气却开得冰冷,两相比较,反差极大。从酒店出发往西走,经过几个小巷子,就到了么地道,沿着这条路往西到了弥敦道,左转就能看到著名的重庆大厦。林子昂上次随父母一起来香港,就跟通常的观光客那样,去海洋公园,爬太平山,然后坐天星小轮,逛海港城。林子昂原本计划着毕业旅行和修依然一起来香港迪士尼乐园玩,这是小情侣之间必须要做的事情,顺便再接地气地深入香港的大街小巷,好好看看类似重庆大厦这样的地标建筑,再逛逛田园书屋这样的二楼书店,这才是林子昂理想中的香港旅游观光路线。

尤其是那个著名的“重庆大厦”,林子昂后来读到一本研究重庆大厦的社会学著作,封底的推荐语上这么写道:“重庆大厦是全球化的一个缩影,但有种不同的味道,它收容和养育了生存在跨国资本主义底层的微不足道的玩家。”香港恰恰因为地域的狭小,尽管社会的分层区隔特别严重,但那么多人挤在那么小的一个地域空间里,那种烟火气却是大家共享的。

因为想到修依然了,林子昂估摸着她也快去英国了。此刻站在香港尖沙咀的街头,林子昂感到有些难过,他想给修依然发一条短信过去,却不知道该发些什么。犹豫来,犹豫去,也就干脆断了这个念头,不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