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4/12页)

老吴媳妇这一嗓子,提醒了大家伙儿,敢情小姚的钱都花在打扮上了。老陆媳妇又是羡慕又是心酸地问:“这么多布料,得用多少票,小姚,你哪来的票呀?”姚玉玲不答话,老蔡媳妇猜测着说:“不会是拿粮票换的吧?”

沈大夫一听,劝道:“小姚,我得严厉批评你,怎么能为了穿,饿了肚子呢?”老蔡媳妇接话:“就是啊,身子骨塌了,再漂亮的衣服也没用。”沈大夫赞同老蔡媳妇:“小姚,我们都是从你这个年龄过来的,女孩子爱美,都理解,可也得看条件,豁上命不值得!低血糖严重了,可是能要人命的。”姚玉玲卖给沈大夫一个乖巧,冲她笑了笑,沈大夫说:“行了,大家都散了吧!让她好好休息休息。”

众人纷纷散去,汪新也准备离开,他叮嘱说:“大力,小年,咱们也该上班去了。玉玲姐,你好好休息。”姚玉玲说:“剩下这几块糖,你拿回去吧!”“拿都拿来了,你留着吃。”“那多不合适,这么金贵的东西。”“我不咋爱吃甜的,我爸牙口不好,你留着吃吧!往后,兜里揣几块糖,头晕了就吃一块,可不能再饿肚子了。”

汪新说着,就和蔡小年往外走,牛大力的双眼恋恋不舍,他的心却沉入了谷底,姚玉玲连一点余光都没瞧他。姚玉玲拿起糖盒看着,露出甜蜜的微笑。牛大力的心情低落,和蔡小年、汪新走在一起,气氛沉闷。

蔡小年调节气氛,又不忘揶揄汪新:“汪新,你可以啊!藏了一盒大白兔,也不想着哥几个。”“也没几块,也是头一阵在哈城买的,都拿去哄院里那帮小崽子了,剩了几块。我平时也不爱吃糖,搁抽屉里都忘了。”汪新说着,又看了看牛大力,解释了一句:“也没别的意思,这不想着先救人要紧。”

牛大力对姚玉玲的情意,大家都看得明明白白的。眼见牛大力沮丧,打不起精神,蔡小年催促着说:“哥几个,咱麻利点儿,别晚点了。”蔡小年这一吼,三个人啥情绪都扔在了脑后,跨上破旧的自行车,飞驰而去。

宁阳车站的站台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乘客拥挤在车门前,争先恐后地上车。汪新和蔡小年站在车厢门外,蔡小年提醒着喊:“别挤了,一个一个上,都能上去车!”

一位男乘客扛着大包,他挤不上去,汪新帮着把他的大包从车窗塞进车里,又把他推进车门,他兴奋地对着汪新喊:“警察同志,谢谢你!”汪新摆了摆手,另一位男乘客借此提出要求:“警察同志,你把我从窗户塞进去呗?”他话音一落,汪新就抱住他的腿,把他塞进车窗。

汪新刚塞完,就看到一个孩子把着车窗,正往里爬。汪新赶上前,把小孩塞进车窗里,小孩还不忘探出头:“谢谢警察叔叔!”

这时,一位老太太拖着一个大包赶来,她来到车窗外。车窗里,有人朝老太太一边招手,一边不停地喊:“妈,这边,这边!”老太太抱起大包,没抱动,她望向汪新:“同志,帮帮忙!”

汪新二话不说,接过老太太手里的大包,塞进车窗,随手又抱起老太太的腿,铆着劲儿,往车窗里塞。老太太拼命挣扎起来,她的上身已被汪新塞进车窗,老太太无奈地嘶吼:“孩子,把我放下!我是送站的!”老太太的高声呐喊,彻底熄灭了汪新塞人的热情,周围留下一阵阵笑声。

一番轰轰烈烈的忙碌之后,列车出发了。餐车内,蔡小年说着汪新的笑话,大家笑得前仰后合。汪新的脸红了起来,有些不好意思,蔡小年声情并茂地讲着,还卖起了关子:“等汪新把那大娘放下,你们猜怎么了?”众人不解,蔡小年接着说:“那大娘一屁股坐地上了。”有人问:“怎么坐下了?”

“吓得腿抽筋了呗!汪新可倒好,还要帮那大娘拉腿抻筋,那人家能干吗?人家儿子直接从车窗里跳了出来,火大了,要跟汪新说道说道。汪新是一个劲儿地赔礼道歉,那脸色儿,跟烧鸡一样……”

此时的汪新,真想找个地洞钻,他的脸火烧似的,老陆瞄了他一眼,及时地制止了蔡小年。见大家安静下来,马魁肆意地大笑着,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这就是烧鸡大窝脖,太有意思了!多少年没听过这么有意思的事了,比笑话还笑话,都能写进笑话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