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宿敌最近总对我笑怎么办(第6/11页)

且不说刘义符没有被废之前,二人就时常一同读书对谈,观花赏乐,亲如兄弟。他的腿没有受伤的时候,还曾经相约并肩上战场,互为彼此的后盾。为此,刘义符练了一手好箭法,萧子律则使得一手好枪。

就说刘义符被废之后,萧子律也在背地里帮了许多忙。

他因为掌管着情报机构,眼线众多,一早就得知了张氏的病情,于是在皇帝面前进言,旁敲侧击,劝其允许母子二人返京。包括刘义符写给皇帝的信,一开始也都被二皇子和三皇子的人拦下了,最后还是他手下的人在两位皇子的严密关注下偷偷呈递的。若不是他暗中助力,张氏恐怕根本熬不到过年。他又怎会在长生见到刘义符之前,就告诉她她心心念念的义符哥哥回来了?

就说不久前,二人刚刚有过一次合作,以强有力的证据粉碎了魏人的阴谋。所以说一句“甚好”,当不为过。

刘义符闻言却冷笑了一声。那笑声锋利如刀,在微凉的秋意萧瑟中射来令萧子律不禁皱起眉头,意识到似乎发生了什么。

“甚好?”他的语气不屑中充斥着难以名状的悲愤,怒喝道:“所谓甚好,就是指暗中告密、害我全家吗?”

言罢,他终于转过身来看向萧子律,眸色复杂难言,说不清究竟是悲还是怒。

终于还是被他知道了啊,萧子律轻叹一声,觉得很遗憾,道:“萧某也没有办法。国舅贪赃枉法,草菅人命,实在天理难容。若非他行事极端,不思悔改,萧某也不想做到这一步。”

事情还要追溯到两年前。

新帝开国,正值改朝换代、新法将立、百废待兴之际。当今陛下本非贵胄之家出身,生性朴素,崇尚勤俭,加之晋末百年动荡已拖得国力衰弱,为北方虎视眈眈的胡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于是他决心一改前朝奢华铺张之风气,削减赋税,将财政从吃穿用度向军队物资粮饷储备方向倾斜,以稳固社稷,恢复民生,早日完成北伐大业。

皇帝身率先垂范,下头的人受到影响自然也纷纷效仿,一时间建康城里连丝竹管弦之声都少了不少。

张氏的兄长却倒行逆施,仗着自己加官晋爵,当上了皇亲国戚,大肆敛财,穷奢极欲。半年之内,光是美妾就收了三十几个。建高楼,以宝珠象牙饰之,餐餐食珍馐美馔,夜夜闻不歇笙歌,想当第二个石崇。

钱财不够挥霍,他就利用自己的身份和权力横征暴敛,强加私税。为了不被人检举揭发,不惜毒杀了好几个忤逆自己的官员,对外谎称染疾暴毙。

一次两次可能还没人觉得奇怪,次数多了,便有官员的亲眷开始怀疑了。再加上纸包不住火,纵使张府关紧大门,不准人靠近,园内的事情也总会多多少少传出去一些。几家合计一番,打算一起来建康告御状。

不料走漏风声,被国舅得知,他杀心一起,竟然把要上京的众人都灭了口。

恰巧当时在御史台的萧子律对于彭城的诸多“怪事”有所耳闻,出于疑惑,带了几个侍卫前去调查,亲眼目睹了惨案发生。

他在震惊之际,想向国舅讨个说法。国舅却拒不承认种种事件与自己有关,装傻充愣,推卸责任。后来看实在蒙骗不过去,他甚至还想灭吧萧子律的口。

幸好萧子律早有准备,并非孤身前来,带的侍卫武艺高强,宝马良驹也跑得飞快。虽然自己腿脚不便,却临危不乱,指挥侍卫迎敌,并设计甩掉追兵。他飞奔回京后,便一纸奏折,连夜将国舅的恶行告到了皇帝面前。

国舅连疏散财款和美人的时间都没有,就被前去查抄的御史逮了个正着。皇帝勃然大怒。

彭城内,百姓生活水深火热,怨声载道。

国舅到了这时候反倒装起可怜来,拉着妹妹帮自己求情,希望皇帝能够看在皇后和太子的面子上,饶他不死。

然而彭城的百姓和天下的百官都看着呢,为平息民怨、以儆效尤,皇帝一咬牙,从重量刑,判了个国舅满门抄斩,并将当时的皇后和太子都贬为庶人,流放边陲。

从那以后,举国上下都明知道皇帝的决心。而被废的张氏和刘义符,却是在对国舅所行并不知晓的情况下,成了政治和亲情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