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谁爱和亲谁去,反正我不去(第2/12页)

萧槿旋即跟上,但是身后一片叽叽喳喳的挽留声又让她的脚步迟疑了片刻。

长生可不管那些,抓着她的手,不由分说就拉了出去。

二人走出去很远很远,萧槿面上的潮红才被冷风吹落,如释重负地舒了口气。

长生抬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地戳她的额头,嗔道:“你呀,以后在她们面前态度要强势些才好,免得总被人拿捏。”

萧槿揉着头,无所谓地笑笑:“我这不是有你吗?”

长生一脸无奈:“看你以后出嫁了是不是要把我塞荷包里带着。”

“嘻嘻。”萧槿可不想才出虎穴又入狼窝,反过来问她:“你也来说我。倒是你自己,今年姐妹们都要出阁了,你那边……还没有着落吗?”

“赶紧打住。”长生站定,连连摆手,道,“我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千万别提。”

萧槿听话地闭了嘴,然而走着走着,又屡次欲说还休。长生怕她说不出来再憋个好歹,干脆打发她去找萧夫人,自己则表示还要再转一会儿,看看院子里的盆栽。

待她走后,独自一人之时,长生方才抿起唇,露出一副不太开心的表情。回想起那间禅房里,聊着婚姻大事的众姐妹,脸上或羞涩、或开怀、或抗拒、或期待的表情,不由得自己心里也痒痒的。

都是怀春少女嘛,谁还不想嫁人是怎么着?她愤愤不平地想。可是,为什么偏偏自己就与这事儿绝缘呢?简直气得不行,还没处说理。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走到了大雄宝殿门前。她一抬头,发现大殿里的佛像正慈眉善目地看着她,仿佛在说:有事你来求我,求我呀,求我我就帮你。

长生站定,侧头与那刻意引诱她的佛像对视良久,终于下定决心,转身拐了进去,向僧人讨了三根香。然而从来没有进过佛堂的她根本不知道上香究竟是怎样的流程,只好跟着旁边的人有样学样,心中一本正经地默念着:佛祖啊佛祖,若是您能赐我一门亲事的话,我以后就也考虑考虑,做个信女。说完,她把香插好,自己都觉得有些可笑,便自嘲地笑了出来。

递香给她的僧侣见她发笑,不明所以,上前求解。

长生尴尬地轻咳一声,道:“只是之前许下的愿望佛祖帮忙实现了,前来还愿,觉得很开心而已。”

“原来如此。可是小僧看女施主,觉着十分面生,像是第一次见。”僧侣将信将疑。

“定是香火太旺,往来香客众多,大师您记不清了。”长生勉强解释道。

佛门重地,虽然自己不信这个,但是刚上完香,还没走出门呢,就在佛祖面前扯谎,到底还是于心不安。长生羞于与他对视,扭头朝殿外看去。只见院中许多僧侣来来往往,有人在打扫,有人在搬运经书,有人在与香客闲谈。其中几个引起了她的注意。旁边的僧人都穿着一样的衲衣,只有这几人的衣着款式明显不同。长相也不似汉人,鼻梁挺拔,眼窝较深,面部轮廓鲜明硬朗,倒有几分北方胡族的味道。

长生好奇地问:“敢问大师,外面那几位是什么人?”

僧人朝她指的方向看了一眼,答曰:“那是从北方远道而来,求经论道的魏国僧人。”

“魏国人?”长生警觉地皱了皱眉:“魏国僧人,为何会来建康论道?”

要知道,自两国隔江两立以来,一直处于“你看我不顺眼,我就看你更不顺眼”的关系中。虽然没有明面上动刀动枪吧,但也绝对称不上往来友好。两岸军民都恨不能随时朝对面招呼几根白菜帮子,只是碍于白菜帮子还得留着喂猪才没动手。

僧侣笑她不懂佛法,一脸淡然:“那些国事、政事、俗事,在我们佛家看来,都是小事。而辩法、证道,是超越俗世界限的大事。说白了就是,学术交流应当不分国界。”

“好吧,大师说得有理,是小女子境界低。”长生虽嘴上这么说着,但心里对于这些僧侣的精神世界却不是很能理解。只希望这些魏国人能在建康安生讨论他们的佛法,最多一言不合互相扔点白菜帮子,千万不要惹出什么更大的乱子来才好。毕竟建康城富足,白菜帮子管够。

宝殿外的日头已向西沉,长生觉着时间刚好,自己也该走了,便捐了香油钱,向僧人告辞。前脚刚迈出门槛,后脚已经把在门里说过的内容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