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3/6页)

听说他正在为凌立办特招入伍。这样的话,他们分居的日子行将结束。这是件好事,很多人想这样都没条件。苏晴一再告诉自己,应该为他们高兴。可心里却说不出是啥滋味。天天面对他们,天天看见他们出双入对地像一面镜子竖在眼前,让你无时无刻不照见自己的可怜。这种生活你过得下去吗?她对着镜中的自己摇了摇头:你别无选择。

何况,你留在基地,必定会影响到他。事实上,从别人的目光,别人的议论中,你已经感觉到他受到了影响,你甚至能感觉到他的变化。自司炳华去世后,他和凌立不再手挽手令人羡慕地在大院马路上散步了,他们手挽手的影子永远消失不见了,只有她知道这是为什么。是的。他在为她着想。他干吗要这么做?是觉对不起我吗?他大可不必。他应该狠一点,用他的幸福生活来刺激我,让我更有理由去解脱。

转业吧,没什么可怕的,也没什么大不了。

现在就把转业报告递上去。

苏晴对着电脑,用了半小时,写好了报告。

第二天一上班,就交了上去。

然后回家,不准备上班了。为这事,她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批评。于发昌的,他的,因为她自作主张,把工作全部交给罗顺祥去干。连罗顺祥都怪怪地看着她,不明白她什么意思,问她是不是要调离工作岗位。她笑了笑,不答。罗顺祥又问,你调哪儿?苏晴仍笑而不答。她知道自己为了装出这副轻松的样子有多难!当然,她真想哭,她猜想自己现在笑一定比哭还难看,但她还是努力让自己在笑。

为了让罗顺祥更安心地工作,她主动帮他跑刘紫樱随军的事情。干部部门说刘紫樱不够随军条件,还得等两年。苏晴说,那让刘紫樱也办特招入伍吧。回答说,刘紫樱没文凭不符特招条件。苏晴便死活跟干部处长磨嘴皮,说这不是迟一天早一天的事吗,任何政策不都是人制定的吗?你们就当办一件好事成全一下嘛。干部处长说,苏晴,你真能缠,政策要是你制定就好了。苏晴说,那我就不设这规定那规定来卡人跟人过不去,连英语考试我也取消它。说到这里,她心里又一堵,想起司炳华临死前都没过英语这一关,真够冤的。

在苏晴的软磨硬泡下,干部处长还真替罗顺祥想出了一招,那就是让罗顺祥一年之内荣立两次三等功,这样的话,职务可提前一年晋升。那一年,罗顺祥各方面表现得都很优秀,有一篇论文还获得军队科技成果二等奖。结果真的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各立三等功一次,提前晋了一级。刘紫樱的随军问题也就跟着提前了一年。

但这并没能让苏晴顺利转业。

马邑龙说让她完成这发任务后再考虑转业。她答应了。其实,不用他说,她也会这么做的。不是她崇高,而是她还没到了忘记自己是个军人的地步。

只是没想到,三个月后,她却自己提出不走了。

这次,发射任务的那天,苏晴正好在指挥大厅值班,这里有他们的岗位,因为指挥员需要他们随时随地解答发射前的天气情况。已经有过好几次,都是临到发射前“窗口”被大雨封住打不开。这是让他们最难受的时候。所有的眼睛都盯着他们:你们气象中心怎么预报“窗口”的?他们必须给大家一个交代。记得有一次,外面下着大雨,总指挥长问,这雨能不能停?苏晴肯定地回答:能!大厅里一片哗然,仿佛她当着大家的面撒了一个大谎。当然,她心里有十分的把握才这么果断。那大雨果然像接到收兵的命令,不到十分钟,就干净利索地撤走了,连那些灰灰的像团脏抹布的云,也被高空风卷走,天空变得蓝莹莹的。那一次,苏晴理所当然地赢得了整个大厅里的一片掌声。

这次发射,气象状况看上去也非常好,一点心都不用操。别的系统也一样,从开始到临发射前,连个小磕巴都没打过,出奇顺利地走到发射前的一刹那,所有的人都听见指挥员沉着镇定地倒数十、九、八、……三、二、一,最后就是当机立断:“点火!”“点火”的口令下达完后,所有的人都通过大屏幕看见指挥员的手触摸点火按钮,用力地按了下去。正常情况下,按钮下去后,眨眼间,便会听到“轰”的一声,一团翻滚的火焰像千百万朵鲜花绽放,几秒钟后,火箭便会托举着卫星从塔架上腾空而起,嗷嗷吼叫着向太空飞去。可是,可是,这次,点火的口令下达后,人们等了半天,也没看它有任何动作,火箭原封不动地坐在那里,“点”了半天的“火”,似乎没点着,只冒起了一股黄不啦叽的浓烟,感觉像是农民在田头点燃了一堆湿湿的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