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分担(第5/5页)

皇帝问的更加直白简略:去岁,天下户籍已近四百万(三百八十余万户)。若数十载后,大唐户籍超过千万,百姓可无饥馁否?又该如何安置?

当场布置,每人要写足五千字策论。

姜沃站在其中,见朝臣们一片凝重。

很是欣慰:都别躺了,都卷起来。

皇帝和朝臣卷的越多,天下万民就能卷的少一点。

甚好,甚好!

*

姜沃原以为,她只是平等地卷了武姐姐、皇帝、师父、崔朝以及朝臣们。

并不知,遥远的黔州还有人被她影响到了。

姜沃返还长安没几日,皇帝就收到了来自黔州的信。

是黔州的亲卫一路北上亲自送的。

于是皇帝立刻拆了——这些年,他逢年过节或是遇到什么事,都会提笔给兄长写一封信。

倒是兄长,每年只回两封:一次是元日前后(看天气决定信的早晚),一次是他的生辰。

此番忽然有信来。

李治拆信。

原来,兄长也是在忧虑一样的问题。

其实这些年,为了避嫌,为了朝廷安稳,兄长自请回黔州,道终生不出蜀。

信中更不曾论一点朝事。

哪怕近年他去信,说起许多舅舅事朝堂烦难事,兄长也从不接此话,只是讲一讲万岭谷的山川草木,问一问他的安康。

可这回,兄长特意来信,说了人口陷阱事。

因这不是朝堂事,这是万民事。

李治看完了这封信,正要收起来,忽然摸到信封里还有一张信笺。

他摸出来看。

里面是单独的两句话。

“我与舅舅也论了此事,舅舅愁的难眠,后来竟去院中翻了一夜的土。”

“雉奴,过两年,你大约就能吃到舅舅种的葡萄了。”

李治反复看了好几遍。

提笔作书。

直接令外面候着的侍卫将回信与一套书带回黔州。

是舅舅于永徽年间所成全套《唐律疏议》

在他看来,舅舅忙着权倾朝野,《唐律疏议》的编纂,便没有《贞观律》来的细致。

如今,舅舅既然睡不着。

那耕地之余,再精修一下律法疏议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