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上巳(第2/9页)
萧氏见此有趣,便又折了一艘芦叶船,这次却命锦娘拿出随身所携的螺子黛来,就在折好的芦叶小船上,题了一首诗,乃是:“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写罢,便将写着诗句的芦叶小船,又放在渠水之上,看着那小船悠悠荡荡,顺着渠水流出宫墙去,方叹息一声。
她正兀自出神,忽得不远处宫墙下忽然斜刺里闪出一个人来。那人身着青衣,似是宫中的一名寺人,他走到萧氏的面前,以手加额,却是恭恭敬敬,深深行了一个礼,方才道:“小人见过太子妃娘娘。”
萧氏不动声色打量此人,只见他不过三十余岁年纪,虽是寺人,但身形敏捷,虎口更有薄茧,似出自行伍,当下便轻轻点了点头,说道:“是你往我宫中递信,约我在此处相见?”
“是奉鄙上之命。”那人仍旧神色恭敬,低声道,“鄙上排行十七,冒昧约了娘娘至此,正是因为有关于太孙的要紧消息,想要告知娘娘。”
萧氏沉吟片刻,问道:“可有信物?”
那人却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说道:“此为鄙上亲笔书信。”
萧氏示意,锦娘连忙上前接了过来,拆开信笺递与萧氏,萧氏一目十行匆匆看过,底下正是李嶷的花押,并“平叛大元帅”的帅印。那寺人又道:“十七殿下平安迎得太孙回营,喜不自胜,便千方百计想将这好消息告知娘娘,与娘娘联手诛杀孙贼,若娘娘愿意,还请给予一件信物,令我带走回复殿下。”
萧氏笑着点了点头,说道:“那是自然。”便朝锦娘使了个眼色,锦娘从袖中取出一只十分精致的金香囊来,递与那寺人。那寺人见此物,不由微露喜色。原来这金香囊极是精巧,外层镂空,中间却又另有机括,内中的半圆悬于机括之上,不论怎么翻转,其中的香料都不会洒出来。
从前宫中只有一名巧匠擅做此物,后来这匠人因故触怒先帝,被刺瞎了双目,此技从此失传,所以即使是宫中贵人,也甚少能有此物,而且这只金香囊上,用金丝巧妙累得一个“萧”字,显是萧氏随身之物。
那寺人刚接过香囊,忽然草垛之后转出一群人来,为首之人丰容盛鬋,满头珠翠,衣衫华贵,正是孙靖的正妻魏国夫人袁氏。扶着袁氏的乃是一名贵妇,萧氏亦识得,正是袁氏的弟妇,袁鲜之妻柳氏。
袁氏气势汹汹,指了指萧氏,却是横眉冷笑:“将这贱人拿下!”
左右早就一拥而上,擘住萧氏的胳膊,锦娘阻止不及,更有人劈手夺过她手中的书信。那寺人默不作声,上前朝着袁氏一躬,却是双手奉上那枚金香囊。袁氏冷笑道:“你里通外敌,与李嶷那逆贼勾结,如今还有什么可说?”
原来这寺人乃是袁氏暗中安排,特意送了一封无名书信,以隐语相约萧氏在此处相会。萧氏果然赴约而来,不仅看了伪造的“李嶷手书”,竟然还给予金香囊作为信物。袁氏喜出望外,连忙与柳氏带着人现身,当场拿住萧氏。
萧氏看了看被制住的锦娘,又看了看那“李嶷手书”和那枚金香囊,不由长叹一声。袁氏见她这般,以为她败露之后十分沮丧,不由得意扬扬,柳氏忙道:“夜长梦多,夫人,还是快些行事。”
左右早有人捧了白绫上来,原来竟是打算就此缢杀萧氏。
袁氏见了白绫,偏又犹豫起来,心道好容易拿住了这贱人勾结李嶷的铁证,若是去孙靖面前当面揭破,令他知道这狐媚子的真面目,看那老贼深悔不该,那才叫痛快。偏那柳氏见她犹豫,便又低声劝道:“夫人,趁着大都督今日出宫去了,速速了结。若真让她有机会到大都督面前,不知道她是否又花言巧语蒙骗大都督,到那时候,悔之晚矣。”
袁氏听她这般说,恨不得银牙咬碎,心想不错,老贼八成会被这狐狸精的话给骗得晕头转向,搞不好她真能脱罪,还是先缢杀了她以解心头之恨,当下便点了点头。
几名宫监上前,不由分说将白绫套在萧氏脖颈中,又有两人各自拉住白绫一端,便要当场勒死她。锦娘见状奋力挣扎,口中直呼“娘娘”,一时急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但她被好几个人按在地上,又哪里挣脱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