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白露(第25/33页)
赵有德听说能重返镇西军中,全身热血沸腾,哪有不情愿的,大声道:“自然是愿意!”
黄有义接过话来,也大声道:“对!去镇西军中!我们都愿意!”众匪轰然相应,赵有德素来为他们敬服,常听他说起在镇西军中英勇抗敌的种种往事,对镇西军甚是向往。李嶷见此情形,说道:“那咱们就利用这地势之便,先阻郭直一阻。”
众匪虽没打过仗,但听赵有德说起这位十七郎乃是镇西军中的出色人物,当下人人踊跃请战,李嶷便排兵布阵,又叮嘱道:“切切不可恋战,若是山中摇起白旗,你们便沿着林间小道撤下山去。”
众人尽皆点头。
却说那郭直,确实如李嶷所料,因失了望州城,又被镇西军放火烧了营地,元气大伤,带着残兵,追击李嶷不得,又深入密林。幸得他驻守望州多年,对附近地势极为熟悉,知道这明岱山中有一群山匪结寨,平时官兵山贼,井水不犯河水。这次他落魄至此,少不得要杀了这群山匪,再占据这明岱山寨,休养生息,至于将来如何,却得等休养生息之后,走一步看一步了。
郭直心中沮丧,他本是朔西军中的宿将,跟着孙靖征战多年,孙靖谋逆,他自然而然也就投靠了孙靖,守着望州城,原本想将东进勤王的镇西军堵死在关西道上,不想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被李嶷算计得一败涂地,竟然得与一群草寇争夺山寨。但他素来是用兵的行家,几番连攻,眼看那群山匪乱作一团,就要抵挡不住,忽然之间,那群山匪似有了章法,借着地势,东一群,西一团,看似杂乱无章,但其实颇得兵法要义,又战了半个时辰,不仅没能攻下寨子,反倒折损了不少兵将。
郭直心中暗暗诧异,心想难道山贼之中,竟有懂得兵法的厉害人物?但山匪到底是一盘散沙,素日又缺乏操练,虽有人排兵布阵,但断乎比不得精心操训的官兵,更兼郭直虽率的是残兵,却也有万余之众,他亲自督促,带着精兵作前锋,果然那些山匪便抵挡不住,有些被官兵砍杀,有些掉头就跑。他精神大振,带着人一气攻上山寨。
黄有义、赵有德等人,早按着李嶷的安排,从山间小道撤到后山,黄有义亲自带着李嶷与何校尉到山崖边,拉起山崖边一根古藤,说道:“沿着这藤条爬下去,就是河边了。”
赵有德道:“从这条绝壁下山的法子,除了山寨里的兄弟,没人知道。”便催促李嶷先行。李嶷问:“那你们呢?”
赵有德抬了抬独臂,说道:“我是不能从这里下山啦,我们从另一条小路下去,虽然绕得远些,但也很隐密,放心吧。”
李嶷想了一想,却从怀中取出一条绳索,不由分说,就将赵有德缚在了自己身上,赵有德还在嚷嚷挣扎,李嶷已经朝何校尉丢了个眼色,她心领神会,手一挥,一根细针刺入赵有德颈间,他头一垂,便昏睡过去。
黄有义只看得张口结舌:“这……这……”
李嶷笑道:“赵二哥怕连累了我,时间紧迫,便刺昏了他,我背着他下山便是。”
当下黄有义先沿着长藤而下,李嶷负着赵有德紧随其后,众人纷纷攀着长藤,有惊无险,皆从绝壁之上安然降到了山下。等到落地之时,赵有德药性未解,还是昏睡未醒,李嶷便解开绳索,将他轻轻放下,然后对黄有义道:“黄大哥,还得劳烦你,带着赵二哥和这些兄弟一起去望州,与镇西军会合。”
黄有义点点头,忍不住问:“那你呢?”
李嶷道:“我与……”他看了看何校尉,却觉得此时不当再说那等轻薄言语,便道:“我与这位娘子……做了错事,此时不便回镇西军中去,只能尽力将功补过,我们要去定胜军中,若能替镇西军筹得军粮,方有颜面回去见镇西军中同袍。”
黄有义一想,此人拐带皇孙的爱妾私奔,确实不便跟着众人一起就此往望州去投镇西军,见到他提到军粮之事可以将功补过,顿时一拍大腿,说道:“兄弟,你这主意不错,想那皇孙身边,什么样的女娘没有,你若是能替镇西军挣下一份大大的功劳,想必皇孙自然也不吝啬一个女娘。”
李嶷听他如此言语,不过微微一笑,而何校尉虽在心中大大翻了他一个白眼,但面上自然不动声色。当下与众人作别,众匪徒去望州城投奔镇西军,而李嶷与何校尉则另选小路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