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刘渝平(第5/7页)

“这剃头匠也够勤快的,咱这刚吃早饭,他就开工了。”姥姥说。

正说着,二舅把碗放了下来,站起身,一边往外走,一边说:“我吃好了,正好我也该剃头了,我把他叫进来。”

“我也要剃头。”刘渝平一口吞下了剩下的烧饼,便跟着二舅往外走。

我也跟在他俩后面,走了出去。

刚走到院门口,就听到老刘在轰那剃头匠:“我说你懂事不懂事呀,老在我们家门口叫唤什么呀?”

那剃头匠模样很生,也不说话,只是冲老刘笑。

“嘿,我说剃头的,都会剃什么头?”二舅冲他一招手,问道。

“没有我剃不了的头。”剃头匠一看到二舅,像是见到了救兵,立马回答。

“没有你剃不了的头是什么头?”二舅接着问。

“半截刷子、平头、背头、分头、光头。”剃头匠回答。

“除了剃头还会什么?”二舅继续问。

“掏耳朵、按摩、推拿、正骨,”剃头匠问二舅,“这位先生,您剃什么头?”

“我剃分头。”二舅向剃头匠一招手。

“得嘞。”剃头匠立马挑起挑子,迈过门槛走了进来。

“我也剃分头!”刘渝平跟着喊。

“我看你呀,剃光头最好看。”剃头匠跟刘渝平逗了起来。

“不好看,我才不剃光头呢!”刘渝平当了真,不高兴地喊着。

进了院子,剃头匠刚把挑子放下来,刘渝平就凑了上去。

那挑子的一头是一个长方形的小柜子,里面装着剃头和刮脸的用具,另外一头是围着彩绘木条的圆笼,打开笼盖,里面是一个洗头的铜盆,下边是一个炭炉。

刘渝平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圆笼边上竖立着的带刀的旗杆,那上边还悬着黄色的条幅。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我念着条幅上的字。

“哪位先剃?”剃头匠笑着看着我们。

这个时候,胡同口响起了清脆的声音。

“咕咚——咕咚——”

刘渝平又一次被声音吸引了。

“这是驼铃声,有骆驼来了。”我解释着。

刘渝平显然是头一次听到驼铃声,他疑惑地看了看我和二舅,一抬腿,向院子外面跑去。

“你不剃头啦?”我一边追一边喊。

“不剃啦,我要骑骆驼!”刘渝平在前面回答着,已经跃过了门槛。

刘渝平出了门楼,朝胡同口一望,再次喊了起来:“骆驼!骆驼!”

还没等我和老刘反应过来,他就头也不回地朝胡同口跑去。

我赶紧追了过去。

北平城里经常会有骆驼队,这些骆驼驮着门头沟的煤或是西山的山货进城。

从胡同口进来的是两头高大的褐色骆驼,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牵着骆驼走在最前面。他头上裹着一条已经看不出颜色的毛巾,上身穿着一件灰褂子,下身是一条黑色的土布长裤,腰间系着一条宽宽的牛皮带。

两头褐色骆驼不慌不忙地跟着这个年轻人,它们每走一步,脖子上系着的椭圆形的铁铃就会响起来。

第一头骆驼的背上,还一左一右驮着两个不大不小的麻袋。

刘渝平已经蹿到了第一头骆驼跟前,他高高地仰着脑袋,惊讶地看着面前这个高大的动物。

那骆驼就像没看见他似的,眼睛朝前,依旧慢慢吞吞地走着。

“嘿,小孩儿,别挨太近喽,当心撞着。”那年轻人吓唬着刘渝平。

刘渝平冲他笑了笑,然后又去看后边的骆驼。突然,他回头朝我喊了起来:“白骆驼!白骆驼!”

我这才看见,在这两头高大的褐色骆驼身后,竟还跟着一头白色的骆驼。只是这头白骆驼的身材比褐色骆驼要小一点儿,脖子下面系着的铁铃也比前面的两个要小一些。

老刘也被刘渝平兴奋的喊声吸引了过来,在我身后赞叹道:“这白骆驼可是个吉祥物啊!”

“什么吉祥物?只要是骆驼,甭管褐色的还是白色的,都得驮东西。”那年轻人看了看老刘,自嘲般地苦笑着。

“你这是给谁家送货呀?”老刘看了看第一头骆驼背上的麻袋。第二头骆驼和白骆驼的背上都是空的。

“刚从货栈卸完货,过来看我大姑。”那年轻人说,然后问道,“大爷,这里是将军胡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