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LV.7(第4/7页)

当身体累极的时候,就算心里有再多事,也抵不过汹涌而来的困意。

三法司的人到金泉府的前一日,林棠已经把心态大概调整回来。

等她好得差不多,她才发现原来谢云儒、秦朱安甚至连王子腾都察觉到了她的不对劲,这些日子有许多事他们都能办的就直接办,办不了的才拿给她一起决定,好让她多休息,别太劳累了。

这让她怎么舍得离开这里呢?

刑部尚书给林棠捎来了家书,她打开看完,已是满面泪痕。

她自以为独立、能干,从更先进的现代社会过来,比这里的人思想都更超前,想为了事业走遍全大周,其实她既恋家又脆弱,只希望能永远和家人在一起,平安幸福的过完这一生。

可若不努力,怎么保证家人的一世平安?

除了家常琐事外,林如海和林黛玉的信中自然也写了许多朝局政事。

林如海说户部尚书沈大人年已六十有八,自觉年老多病,身体不足以支撑再为朝廷效力,已经上折两次请辞。皇上大约是要他接任户部尚书。

宁荣两府之人获罪,上命归还户部欠银,西宁郡王府被抄,皇上也命从西宁郡王府的财产里先将户部欠银补上,余下再归档。

承恩公府已经率先还了当年跟风借的两万银子,林家确实没借过,没法儿跟着响应。

皇上是要趁着这股风,一气把上皇在位时,户部借出去的所有欠银收回。

可别家欠银或许是为自家使用,大部分勋贵之家的欠银却都是当年为接待几代皇帝们南巡欠下的,说来其实是一笔烂账。年代久远,谁也不能证明他们借的银子到底是花在了皇家,还是自己留下了。

林如海没有说更多。但林棠结合春闱那一场风雨,察觉到这可能是皇上在逼勋贵们。

林黛玉则写了关于贾家的许多事。

还完加起来足有几十万之巨的欠银,贾家所余的钱财已经不多,据王熙凤所说,现银是几乎没了,只剩下三千两银子权做周转,另外库里还有价值两三万的东西。不过荣国公府的皇庄还没被收回,若下人不贪,一年至少有五六千银子的进项,多则有上万。若贾家过得俭省些,十年还可以攒下不少。

开国几十载,宁荣两府的下人不断生育繁衍,再加上不停的从外买进丫头小厮,饶是贾母王熙凤惩治赖家时一起打发了一批,加起来也还足有六七百之众。每年光养下人就是一大笔开销。

贾母择其优,逐其劣,大刀阔斧的裁撤人手,或是放去身契,或是发卖了共五百多个下人,只在自家留下了一百出头的人。她又命改了家规,她自己使四个贴身丫头,邢太太王太太和尤氏李纨都是两个,姨娘身份便只有一个,粗使的人也减少了许多。

又因还过欠银,邢太太贾政王太太全没了私房,贾母便将自己的体己分给邢太太一千两,贾政王太太两千两,尤氏和肚子里的孩子两千两,李纨一千两,贾宝玉四人每人一千两,又给三春每人一千,邢岫烟五百做嫁妆。

贾赦贾珍流放上路,她也拿出一人一千两银子给他们路上打点花用。贾琏贾蓉坐牢的费用是官中出,每年三百两。

如此分派完毕,贾家几乎人人心服,并无异议。大约只有邢太太觉得少,但没人支持理会她,她也闹不出花样来。

贾琏在外安置尤二姐的房舍也被贾母收回。

尤二姐没了孩子,老娘也死了,着实可怜。贾琏已去坐牢,让贾母也看开了不少,便说尤二姐可以住到贾家。等贾琏出狱,若贾琏也愿意,便给他们明媒正娶的办婚事。

不知尤三姐怎么劝的,尤二姐没有答应贾母,而是和尤三姐住到了柳家,彻底和贾家一刀两断。

被尤二姐拒绝,贾母倒也没恼,还把当日贾琏给她置办的嫁妆给了她,让她再找好人家过活罢。

柳湘莲是有情有义之人,并不介意多养一个大姨子。倒是尤三姐心中含愧,觉得平白拖累了他。

尤二姐本便是身子娇弱的人,一经落了胎,每日要吃药养着,一月下来是不少开销。她住了一个月,知道为了她一个,让妹子两三个月没去清宁伯府上学,只顾着照顾她,柳家不算富贵,妹子和妹夫却没嫌她花钱,药品补品一日没断过,思及从前她和尤老娘嫌柳湘莲没出息赚钱太少,更低愧得无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