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五条大鱼上钩(第3/4页)

吏部的官员则是担忧背后的风险,但在看到一箱子的黄金作为库存,他们又闭上嘴巴了。

而郑钱听说沈立林比他后来先到,他顿时有些不服气了。刚好这个时候黄禹亲自上门,交给了他一千中级国券,任由他发哪里去。但是基础价只有一百两。

郑钱拿了一千国券,官员们的御用户口定然是要存些钱进去的,有些人精明觉得不能让自己的资产给太子全知道了,所以办一点点就行了。

有些人则是把能存的钱都存进去,只剩下一些生活费。

就这么把一千国券发下去了。

而沈立林这边就有些慢了,他的二千中级国券人人都在抢,尤其是沈家族人有一千多人,已经发了一半下去了。还有外族二千多人,根本就不够他发,于是,他就发起了竞标选国券。

很快一上午过去了,二千中级国券发完,一张二百两,他总共筹得了二十万两。这个数字让他有些犹豫要不要交上去,但是不交又不适合,他毕竟拿了太子的十万两。

随即沈立林又请示了大家真的要买国券?要的话,各自协议一份保证书。

沈家的人几乎都写了。

沈立林没想到这一次他们家那么配合,于是就上交了二十万两国券钱,而郑钱那边也来交钱了,他的那总共十万两。

全部都送进了东宫。

东宫当天清点了之前雷云剩下的二十万,然后沈立林的二十万,郑钱的十万,总共已经筹到了五十万两。

这花了不到七天的时间,五十万两就到手了。

黄禹看着这么一大笔钱,他简直眼花缭乱了,摸着银子之际,他不忘道:“太子殿下您现在收集那么银子做为库存,万一以后大家没有银子了咋办?毕竟银子是有限的。”

容铮觉得黄禹问到了关键所在之处,她便告诉黄禹说:“所以孤要推行纸币了,而印钱管理权将为孤所掌握。”

当时候她会根据情况印钱,一切钱财都要通过实物作为基础,为了避免通货膨胀,她还需要多多打通周围的交通,增加生意来往提高经济,才是最好的办法。

而提高生产也是重中之重。

随即容铮再将剩下的二千国券,找了个机灵的官员塞给对方,让他学会买国券竞价,果不其然,剩下的二千张又筹集了十五万两银子。

她的东宫已经堆积了很多银两了。

然后东宫负责印发的第三版通用版的国券,以白菜价的方式,送脸盆送痰盂水果等方式受到百姓们的青睐。虽然没有了之前的淘金热,但后来的人觉得自己也得到了点东西。反正通用版的国券,一个月后就可以拿回钱,而且上面还有太子的印章。

太子殿下的印章在,她是不敢赖账的,赖了就是砸了她的招牌。

而后通用版,直接收获五万两,容铮已经通过发行国券获得了七十万的储蓄金。

七十万随着东宫的一百万两,再加上后期游商们源源不断送进来的国券金,总共凑够了二百万两。

其中当属雷云投资的最大,容铮见识到此人对市场敏感度非常高,她决定将雷云安排进了巡察卫,当一个后勤主管。

虽然后勤主管只是民办,但能够和官府够上关系已经是给雷云镀金了,他的身份自然也会提高。

雷云算是正式上岸了,容铮还给他一本自己旗下的规矩,只要他安安分分守着,她对他做的一切合理合法的事情都不会有任何指责。

所以雷云洗白的路仍任重道远,但雷云并没有气馁,他还将家搬到了京城,顺手开了三间酒楼,还有模仿镇口城运输队模式,让餐饮变成了改良成外送到家的便利。甚至雷云买下的那块地方还修好了路,让附近的房屋焕然一新。

容铮得知此事,她时常会派巡官司去捧场一下,热闹一下,算是对她的生意的照顾。

京城如今国券发行已经由沈立林督办,他已经发放到富庶的南部省府去了。至于能收回多少目前为止尚未知。

而已经下了镇口城和赵泸汇合的葛秋,他前脚刚到二天,后脚二百万两资金就空降到眼前来了。

这让葛秋十分震惊太子的敛财速度,同样赵泸也已经目瞪口呆,半天嘴巴都合上了。

因为他们很清楚,太子的思路,太子的聪慧,是他们永远无法比肩的。甚至太子优秀的太不像话了,她一点不像是陛下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