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五条大鱼上钩(第2/4页)

这意思就是说前五千人是御用的,后来的将会改变规则,包括利息。

沈立林很清楚,太子是在提醒他机会来了。

他便抱拳道:“敢问太子殿下许诺给户部有多少张?”

容铮却没有回答,她直接道:“沈大人稍安勿躁,孤打算以不定金额,让御用国券买主自行签订银票金额,数目的越大,便越靠前,而吏部既然掌握内库财政,那孤就发二千张国券给你,事成之后,吏部可分一半的金额公用权。”

沈立林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馅饼,太子交给他们,他们既不用分担风险,也不用拿黄金作为担保给国券保驾护航。

他便答应道:“太子殿下,金额公用权是为何意?”

容铮道:“收到的钱,你们可以暂时征收一半的金额,而相对的孤会垫一些黄金给你抵押一半,但你吏部也得向孤抵押一些东西作为保障。”

此话一出。

沈立林顿时警觉起来。

他小心地问道:“太子殿下想臣的吏部抵押一些什么东西?吏部并没有那么多黄金,银子也是公家的。”

容铮见他那么紧张,她就说明道:“御用的和公用的到底是不一样的,你尽管放心,公用的孤全权作为担保,与此同时,御用的孤只负责一半的担保风险。而剩下的风险自然是考验吏部的抗压能力,如果你们处理好,来年国券收入会不断增加。甚至会壮大你们内库的库存。”

沈立林还是不放心容铮的承诺。他还在犹豫当中,但容铮没有给他动摇的机会。

容铮乘胜追击道:“刚刚收的价值三十万的黄金,吏部可分得十万,而十万相对抵押的东西,便是吏部的公用房屋。”

“以固定资产来抵押,若是不负债,固定资产仍是你们的。”

“而相对的,吏部创收所得得填补进国券的投放,这就相当于预支金钱,有钱周转后,再流进资金。”

沈立林越听越觉得国券这背后的利益,和牵涉的方方面面是多么辽阔,他的心也忍不住吊了起来,他也知道能够有预支的金钱代表什么,对一个将军来说代表一场可能打赢的胜仗资金,对管理财政投入缓解压力来说,相当于一件大工程的筹办资金。

而打赢了自然会获得更多的胜利果实来补充国券资金,而且还可能是其中一小部分占比,而大工程利国利民哪怕没有回投,也有税赋这笔收入慢慢补回投放资金,这完全是一笔随意流动的资金,就是这样一笔钱既可以做一件大事和无数件小事,又可以让钱滚钱,利滚利。

随即,沈立林当场就答应了:“吏部的房屋地契,择日臣会亲手送来,只不过这是公用的,不得投以私用。还请太子殿下亲自监督。”

“你大可放心,公家的东西不会私用,而且吏部的房屋,也并不值这个钱。”容铮缓缓一笑,她安抚了沈立林的担心:“你也尽管和手下的人说,国券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沈立林道:“臣遵旨。”

随即沈立林拿了二千张没有国券离开了。

黄禹是亲自送这个冤大头出去的,他看见主子的二千张国券推销出去了,他高兴的合不拢嘴巴。

“殿下,你才是世上最绝顶聪明的人,就算是沈家的老狐狸也逃不过您手里漏出来的甜头。”

容铮只是无奈笑了笑,她确实没告诉沈立林,房屋抵押确实不值钱,但是吏部只能在那个地方办公,确实也可以搬迁,但她此举却相当于掐住了吏部的致命七寸,人挪是活,但也是半死不活。

用了她的钱就要乖乖听她的话,一旦加入了国券现有的规则里,沈立林就跑不掉了。

毕竟国券一切解释权归东宫所有,若是吏部哪天还不上钱,她第一个要办的就是沈立林。

如今沈立林是没有意识到这一块,国券的规则并不是为了官家而设的,她走的就不是大燕传统的官制度,官办官用。

她走的是御用,公用,那就是她一个人用,得她分配给谁用,而其他官员是没有传统官僚制度的分配权。

国券的全部分配权都在她手里,哪怕沈立林拿了再多的钱,他不过是一个用了国券基金的人,而不是真正的东家。

最多只算个消费最大的股东。

与此同时,沈立林拿下二千御用中级国券离开东宫的事情,瞬间传遍了整个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