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万艳书 上册》(20)(第4/11页)
“猫儿姑?”
“猫儿姑愿意收留我们,条件是把我的鸾、凤两位姐姐一起过给她。”
“‘过’指的是——”
“我娘把鸾、凤姐妹都当作了雏妓白送给猫儿姑,以后开张,赚的钱也要归她。只不过后来凤姐姐出息了,才又自赎自身,重跟了我娘。”
“那么,凤姑娘也是猫儿姑教出来的?凤姑娘她也戴过淑女脸儿,也填过棺材馅?”
珍珍念了句“阿弥陀佛”,强笑了一下,“你说的‘淑女脸儿’是不是那种皮子面具?这就是接下来我要和你说的。有一回,凤姐姐和鸾姐姐一同被罚,两个人全要戴着那面具过夜。每次有人受这种惩罚,都会有个守夜人偷偷在一边看着,以防倌人出事。偏那一夜,守夜人睡死过去,鸾姐姐不知是哭了还是怎的,被呛死在自己吐出的污物里。从此后,就只剩凤姐姐一个了……”
这些话也仿佛是被珍珍从腑脏深处呕出来的一样,还带着胆汁的腥苦,“事故发生的时候她们俩十一岁,直到今天,十年过去了,我只听凤姐姐谈起过一次。她说,她们姐俩从小就心有灵犀,一个人疼了,另一个也感同身受。她说那夜里她被反绑着手,自个儿的脸上也戴着禁明禁声的面具,身子一动不能动,但神志却清清楚楚。她觉出姐姐快死了,她活活经历着姐姐死去的一点一滴。凤姐姐说,一点一滴都是长得不到头的绝望恐怖,那么长的时间,加起来却只有半刻钟。她说,过了这半刻钟,她的一辈子都不一样了……”
书影一直都了解这个事实:白凤并非一生下来就是白凤,就是这个阴狡而毒辣的妓女,但似乎直到这一霎,她才真真切切地正视这一事实。“我从不了解凤姑娘的这些事……”
“更大的祸事还在后头。我父亲得势时开罪过很多人,其中最不该开罪的就是詹氏一族。”
“安国公詹氏?”一定是太久没见过詹叔叔了,书影想,所以才会只听到他的姓,心口就莫名地发热。
珍珍的眼光却一闪,恍如凉夜早霜,“詹氏世代戍边,太宗皇帝时,外戚王家为削减其他家族的势力,曾将詹氏解去兵权,调回京城。但后来出了一位掌权的詹太后,再度把边关重将的职务委以娘家,之前辽东总兵的位子连续三任都归詹家人。现在这一位安国公詹盛言,年少时也曾随父亲戍守辽东。祝小姐,你知道这个人吗?”
“我见过的。”
“哦,我忘了,盛公爷是凤姐姐的客人,你当然见过。你瞧他这个人什么样?”
书影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道:“其醒也,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
她说的这两句全都是从《世说新语》里化来的,朗朗如日月指的是夏侯玄,因其风姿出众、光彩照人,所以说如同怀中揣着日月一般,而玉山之将崩则是指嵇康,嵇康高大白净,醉态就仿如玉山倾倒。书影借这二人的典故来形容詹盛言,不可谓不贴切,珍珍却露出了一点儿发窘的神气,“我不是问他的相貌,是问他为人什么样。”
“哦……”书影也把脸红了一红,细思了一刻:一个将绝望的女孩从高楼救下的善良之人,一个把得势达官打翻在地的暴虐之人,一个苍松翠柏清冷冷的人,一个花天酒地醉醺醺的人,一个低潮而高亢、温柔又狂怒的人是什么样?
“《述而》里说:‘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我幼年读到这句时问先生,说种种矛盾的气质怎能够是一个人呢?见到了盛公爷,我才明白是果然能够的。”
珍珍听了她这几句,竟似有些神往,“我凤姐姐不大会文绉绉这一套,可她告诉我的,意思竟和你差不离。”
书影回以一问:“姐姐,你何以突然问起盛公爷?”
珍珍深吸了一口气,“你晓得我父亲那个‘屠夫’的诨号最初是怎么来的?”
日光随珍珍的嗓音一寸寸徜徉而过,把屋子里的家具器物牵出了长长的影儿来,恍如被拉长的旧韶光。
中原王朝与蒙古部族历来冲突不断,世祖皇帝曾联合黄金家族的鞑靼部削弱瓦剌部,建立起长达数十年的和平互市。但随着茶马贸易的逐步衰落,鞑靼却不断地壮大,重启边患,使辽东饱受其扰。延载十四年,在任辽东总兵詹自雄与其子詹盛言率麾下的“辽东铁骑”大破来犯的鞑靼骑兵,圣心大悦,为詹自雄加衔太子太傅,擢升詹盛言为参将,并特遣宠臣白承如——镇抚司都指挥使兼通政使——赴广宁城[69]前线嘉慰。白承如见詹家父子的风光,竟也起了金戈铁马、军功封侯的雄心。但詹自雄是世袭镇远侯,执掌整个辽东的“东北王”,且又身为大长公主的驸马,说起来是皇帝的姑父,怎会把平民出身的官员看在眼里?白承如屡遭白眼,只好寄望于其子詹盛言,他兴冲冲拟定了作战计划,要求乘胜追击。詹盛言看过计划后道:“白大人,这营场里住的均是鞑靼人的妇女和孩童。”白承如道:“妇女和孩童也是鞑靼人,杀了就有功。”只有十六岁的少年人把那计划团成一团扔到脚底,搓了搓自个儿手上的一只驼鹿骨扳指,“我指挥的是战士,不是屠夫。要干屠夫的事儿,你自个儿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