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第5/7页)

也就是说名义上的东宫,实际上的皇子所吗?

康熙本就和杜立德讨论过,为了隔离母族对皇子的影响,皇子可以读书时,便应该搬出后妃宫中集中居住,这样也能增进皇子间的感情。

将东宫和皇子住处集中在一起,确实很方便每日都要去看弟弟的太子。

康熙酸了。

杜立德看着康熙的表情,很是无语:“太子和兄弟关系好,难不成皇上还吃味不成?”

康熙立刻道:“太傅您说什么?朕怎么会这么想?朕只是担心那些小子影响太子休息。”

杜立德叹息:“让太子和其他皇子关系好一些,说句大逆不道的话……”

康熙摆手:“太傅不用说了,朕明白。”

杜立德豁了出去,康熙也投桃报李,阻止杜立德说更过分的话。

杜立德道:“太子得先帝神授,他教导其余皇子,可比我们这些大臣教导皇子有用多了。皇上要处理政务,无力一一教导皇子,交给太子不是刚好吗?”

康熙想起被儿子“教”过的大儿子,轻轻叹口气:“太子的确很会教人。”

杜立德道:“太子若是能顺利继承皇位,以太子对众位兄弟的宽厚,以及太子在众位兄弟心中的声望,必能兄弟同心。”

康熙神情黯然:“和前明太子朱标一样吗?”

杜立德听到“前明”二字,神色出现一瞬黯然:“是。”

康熙道:“朱标之事,断不能重演。杜太傅可有办法?”

杜立德道:“有,皇上可舍得?”

康熙愣了愣,再次沉默。

杜立德也没再说话,而是闭目养了一会儿神。

康熙喃喃道:“朕不知道。”

他和杜立德都明白办法是什么。

待太子大婚,嫡孙长大之后,康熙先传位给太子,一边护着太子,一边教导太孙;待太子精力不济时,太子再传位给太孙,康熙继续当太皇太上皇带太孙。

但康熙不知道能不能活这么长,也不知道自己年老之后会不会像史书中皇帝那样贪恋权力。

杜立德道:“以后的事,以后再想。现在做好了准备,也赶不上上天的变化。说不准,太子身体就好起来了呢?”

康熙使劲点头:“太子身体定会好起来!只要诅咒减弱,太子身体就会好起来!”

杜立德失笑:“那皇上得多学努力些了。听闻皇上要剑指全球,成就千古一帝?”

康熙:“……”怎么连太傅都知道这件事了。

康熙记得杜立德不喜兵灾,便道:“只是小儿妄言。”

杜立德淡淡道:“这没什么不好。若皇上做得到,无妨去做。”

康熙惊讶:“太傅居然同意?”

杜立德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蒙古大多归附大清,其他不过小打小闹,大清边疆无窥伺强敌,怕会耽于安乐。臣也了解了一些外界的情况,比如那台湾便被西方人占过。以他们野心,我们迟早会有一战。”

这并不是杜立德的真正心声。

杜立德为了在朝堂站稳脚跟,必须做一些投其所好的事。比如康熙和太子表现出对外国的兴趣,他就立刻让徒子徒孙去研究外国的历史,自己已经老得快致仕了,也仍旧在学习西方的事。

他越学越心惊,却又认为这是一个机会。

若康熙不满足于中原一地,满洲人那点人才根本不够,他必定会用上汉族的人才,哪怕是扩充汉军旗。

兵祸确实可怕,好大喜功给黎民带来的只会是灾难。但八旗本就是野蛮人,与其寄希望于他们封刀,不如让他们刀口向外。

满清朝廷不以道德立国,无论是以战养战,还是以战养国,只要战的是富裕的地方,蛮子们已经很熟练了。他们就是这么对大明的。

为了不让他们屠戮中原百姓,其他人的死活,杜立德管不了。

他不是圣人大儒。他不修道德不怕报应。他只是看过大清肆虐中原的惨状之后,愿成为这豺狼虎豹中的一员,稍稍左右豺狼虎豹的前进方向的凶狠小人,伪君子。

为了达成目的,杜立德可以比任何人都残忍,哪怕是汉人同僚在前,他也会毫不留情的碾过去。

杜立德眯起眼睛,收敛眼中的精光。

他虽已经老朽,一双眼睛却仍旧如年轻时一般明亮、一般野心勃勃。

他那一张克己复礼的大儒皮下,充满了肮脏血腥的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