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第3/7页)

这一点他和胤礽何其相似?

“起驾,去巩华城!”

康熙怒吼完之后,喝下赵昌递过来的温茶,沉声道。

奏折什么哪里都可以批改,儿子伤心了不能没有阿玛!

曹寅早就猜到了这件事,离开前就让纳兰性德做好迎驾的准备。听到康熙连夜要出宫,忙跪下劝说。

陈廷敬也立刻跪下劝说康熙,今日还有许多政务没处理完,太子也已经睡下,要去也该明日去。

康熙暴跳如雷,想不顾一切的冲出去。一个干瘦佝偻的老头子杵着拐杖一步一步走进了御书房。

他没跪,没请安,就这么默默地看着康熙。

康熙暴怒的表情就像是被泼了一盆冰水似的。他先愣了一下,然后整理了一下衣衫,默默走回座椅上坐下。

赵昌带着几个小太监,瞬间把御书房收拾好了。

“给杜太傅赐座。”康熙的声音放得很轻柔,仿佛像是怕吓到面前的老人似的。

杜立德杵着拐杖坐下,道:“是太皇太后叫老臣来的。”

康熙瞪了曹寅一眼。

曹寅给了康熙一个“奴才很无辜”的表情。

皇上,是您让奴才把小太子每日的消息给太皇太后一份啊。

显然,太皇太后一听到胤礽今日的事,就明白康熙肯定要翘班溜走,谁也拦不住,连她都不一定拦得住。

于是,太皇太后请出了一个正好在宫中的拦得住康熙的人,帝师杜立德。

杜立德身为汉臣,却是顺治、康熙两人的老师。

杜立德多次想年老致仕,康熙恳求杜立德继续留下帮助他,是杜立德帮助康熙度过了最烦躁的斗鳌拜、平三藩的低谷时期。

康熙对杜立德的依赖,几乎等同于亲人长辈。朝中得重用的汉臣增加,杜立德功不可没。

杜立德很少这么没礼貌,他一没礼貌康熙就发憷。

“臣本不应该介入皇上家事,但太子事也算国事,让臣听一听吧。”杜立德在太皇太后的拜托下,叹着气道。

汉臣不该介入满清皇室内部倾轧,这会本就脆弱的汉臣体系造成致命打击。夺嫡之事本就是每个朝代的禁忌,何况对汉人不信任的满清朝廷?

但康熙是杜立德看着长大,他对康熙多了几分复杂的亲近之情。小太子他也见过,还教过,他十分喜欢这个孩子,认可这个孩子的品德和才华。

见康熙为了太子失了分寸,无论是为了康熙还是为了太子,他都在一只脚踏入棺材的年龄,稍稍破了例。

只是指导皇帝处理家庭关系,应该不算夺嫡。杜立德自我安慰道。

康熙一个眼神,曹寅立刻退下。

他见陈廷敬还愣着,忙拉了一下陈廷敬的袖子。

陈廷敬看到曹寅的眼神,也立刻告退。

离开乾清宫之后,陈廷敬向曹寅道谢。

曹寅摆摆手:“这没什么好谢的。咱们都是为皇上做事。太子之事,你定不好和别人说。”

陈廷敬道:“我明白。”他不蠢。

陈廷敬暂时回家住下,等第二日康熙起驾去巩华城时随行。

他回到家之后,心中感慨万分,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抒发自己看到太子和大阿哥孝悌之情,思及自身亲眷父母的感慨。

这首诗成为研究太子和大阿哥早年性情的重要史料,这是后话。

且说杜立德主动找到康熙,要听康熙倾述关于太子的苦恼,康熙感动极了。

他知道自己这个老师十分谨慎。此刻却为了自己破例,老师对他果然是(划掉)真爱(划掉)忠心耿耿。

康熙拖了张椅子和杜立德面对面坐着,开始倾诉自己的烦恼,说着说着,就变成了炫耀儿子。

杜立德懒懒一抬眼,心想皇上这模样,和那个只有独子的友人很像。

但太子并非皇上第一个儿子,也非皇上唯一的儿子。皇上对太子,是真的极喜欢了。

不过太子爷值得皇上如此喜欢。

杜立德在心里叹了一口气,试图从康熙炫耀儿子的话中,找出康熙的烦恼。

听着听着,他的眼睛越睁越大,因老迈和生病而在五月中也有些冰凉的身体,居然冒出了许多汗。

他很想让皇帝别再说了,但他嘴唇翕动,最终还是咬牙继续听了下去。

杜立德直觉,他能不能改变满清统治下汉人的遭遇,或许关键点就系在太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