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亘永不离(第4/9页)
她说着话,摇了摇头,似乎又想起了十几年前,杨广平陈归来,那副雄姿英发的模样。在骊山脚下,当着三军将士,浑身甲胄的杨广一头扑入了母亲的怀中,另外四个儿子,哪一个能对她这样真情流露?
还是母后最懂得他,杨广心下感动。
他天生是个容易动感情的人,尽管这些年来,为了谋求太子之位,杨广费了不少心机来取悦伽罗,但他对母后的感情,却也大半出自真心。
在他心中,母后远比威严冷漠的父皇更可亲可爱。当年,他离开大兴城去并州当总管,陛辞时将伽罗的衣袖都哭湿了,不少大臣风言风语说杨广矫情,只有杨广自己才明白,他那天惜别的眼泪都是真的。从小,在八兄妹中,只有他最得母后欢心,也只有他才懂得母后的孤单和哀伤。
“母后,”杨广举袖拭去腮边的冷泪,抬手间,不经意地露出内穿单袍袖口的一块补丁,令伽罗更加怜惜,“其实,汉王去年出兵突厥,未建尺寸之功,并不完全怪他。”
“唔?”伽罗用眼神鼓励他讲下去。
“听说出兵突厥前,独孤公就大力反对,但父皇仍坚持派兵出塞,独孤公既然心存不战之志,这无功而返……”杨广故意犹豫了一下,停住了自己富有煽惑力的说辞。
从小时候起,杨广就不喜欢高颎,高颎的眼神看起来那样锐利而富洞察力,似乎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能被他瞧出后面藏着的企图,谁能喜欢这种先知模样的臣子?
而且,多年来,高颎一直倾力帮扶着杨勇,从没对自己报以颜色。
当年平陈时,杨广身为三军统帅,仅仅想留下张丽华一条性命,也被高颎无情地拒绝了,他竟然杀了那个世间少有的绝色女子,让杨广足足心痛郁闷了几个月。
像这样的臣下,就算他再正直再有才能也不行,何况,高颎帮着杨勇,多半还是看在了儿女亲家的情分上,哪里就称得上刚直了?
伽罗沉默不语,心下却十分同意杨广的看法。
高颎的确曾在朝议时力拒出兵,听汉王杨谅说,高颎在塞外行军时,每天走不到五十里,行军这样缓慢,突厥自然有充足的时间做好战备,当年卫青和霍去病之所以能大败匈奴,就是仗着一个轻车简从、日夜急行军……高颎却会说什么时势已移、只有稳扎稳打才是平胡之道,真是荒谬。
杨广小心地察看着伽罗的神情,他知道,仅凭出塞无功这一点,他还无法动摇高颎在母后心目中的地位,高颎这几十年来为大隋建下的功劳实在是太多了,多得令杨坚和伽罗怎么赏赐他都不为过。
因此杨广沉默片刻后,又开口说道:“说起来,独孤公的这份才干也还是难得。母后,去年父皇离宫出走,独孤公和杨素同时追上了父皇,父皇落泪不止,说他在宫中行止不得自由,不管杨素如何劝,父皇都不肯回宫,倒还是独孤公最懂父皇的心,只说了一句话,便令父皇回心转意。”
哦?这她还是第一次听说。
高颎不是说杨坚那天并没有什么异常,见了两个追赶来的宰相,就跟着回宫了么?那天晚上,在文思殿的酒宴上,伽罗与杨坚都没有再提旧事,互相客气得有些过分,就像是两个陌生人。
“他是怎么劝你父皇的?”伽罗若不经意地问道。
“独孤公说……陛下岂能以一妇人而轻天下?”杨广低头答道。
他从眼角观察着母亲的表情,天知道,自己并没有篡改高颎的原话,恐怕就是高颎自己也说不清楚,那天他所说的“一妇人”,到底是尉迟绿萼这种微不足道的侍女,还是独孤伽罗这位隔屏听政二十年的皇后。
“一妇人?”伽罗终于双眉倒竖了,她笑得有点古怪,“岂能以一妇人而轻天下?呵,独孤公说得真好,难怪你父皇一听便不生气了……”
将近正午,浩荡的春风在殿外潮涌般鼓动着、流漾着,伽罗忽地想起了高颎在那夜的表白,是,他说章姬长得很像她,也许,相貌与年轻时的伽罗酷似、却既不读书又无野心的章姬,才是他心中最完美的女人罢?自己和高颎认识了一辈子,直到今天,她才算领教了深藏在高颎心底的轻蔑和嘲笑。
一妇人……自己这个妇人,已经做了令须眉男儿都要自愧莫及的大事,却仍然会得到这平淡无奇的字眼下隐藏着的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