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细作之争(第7/23页)

秦凤仪倒没想到宗室提出的条件是用实缺来交换,道:“这事说得容易,瞧瞧宗室现在的模样,就是朝廷有实缺,他们接得住吗?”

“就是这话!”此话大合卢尚书之心。卢尚书的性子,一向就很瞧不上宗室的。“所以,如果宗室要用实缺来换改制之事,反是容易。”秦凤仪的意见则与卢尚书不同,悄声道,“就宗室今年考得这惨不忍睹的样儿,能有什么好实缺给他们?再说,他们这里头,矬子里拔高梁都拔不出几个来。要是实缺,只要不过分,先以宗室改制为主,大人不妨先应了他们。待改制的事成了,实缺不实缺的再说呗。”

卢尚书一乐,拈须笑道:“你小子倒是挺滑溜啊!”“我这还不都是受大人您的指点吗?”秦凤仪颇会顺杆儿爬。卢尚书笑斥:“你少奉承我,我可指点不了你,净让我生气了!”

秦凤仪笑嘻嘻地道:“咱们这就叫不是冤家不聚头啊,非得有先前的不对付,才有如今的好感情啊!”

卢尚书正直了大半辈子的人,实在听不得秦凤仪这肉麻兮兮的话,一面搓着手臂上被秦凤仪麻出来的鸡皮疙瘩,一面问他:“老实说,御前你是不是经常这样奉承?”不然陛下咋这般看这小子顺眼呢。

“哪儿啊,我就这样奉承您老人家。”秦凤仪端盏茶,笑嘻嘻地奉给卢尚书。

卢尚书接了,还是正色与秦凤仪道:“你是清流,还是要正直做人的,知道不?”秦凤仪站得笔直,神色肃穆,大声道:“听尚书大人的话!”

卢尚书被他吓了一跳,险些摔了手里的茶盏,挥挥手:“行了行了,记得不能对宗室心软就成啦。去吧。”

秦凤仪肚子里憋笑,见卢尚书没什么别个吩咐,便一副恭恭敬敬的模样告退了。

总的来说,卢尚书对于秦凤仪近来明辨是非的行为很是满意,想着,年轻的孩子,便是一时走了歪路,只要能拐回正路上来,也是好的。为此,卢尚书特意去了老恩相方阁老那里一趟,以往他去都是告状的,这回不同,这回是去夸老恩相收了个好弟子的。卢尚书一脸忧国忧民状道:“自秦翰林入朝,我每每见他就没有不堵心的,不论行事还是谈吐,皆不合时宜。如今总算是捋顺了,他也走到正路上来了。我过来跟老恩相说一声,老恩相以后不要担心了。秦翰林还是个明白人,没辜负老恩相的栽培。”

方阁老笑道:“是个好孩子啊?”

卢尚书点头:“小事毛糙,要改的毛病还很多,但大是大非上头,清楚明白,真不枉老恩相这几年的教导。”

方阁老颇为自得,难得不谦虚地显摆了一回道:“当初我就看中他这份大事明白,心术纯正。”

在清流看来,一直在邪路上徘徊的邪教分子秦凤仪总算是被清流感化着走回正道皈依正派了。但宗室改制之事,清流们是做梦也没想到,宗室竟提出这般合乎情理,却又让清流大为头疼的条件!

那就是,你们清流不是嫌我们宗室子弟不学无术吗?

好啊,我们接受你们的批评。我们也想自家子弟好啊,自家子弟不成器,我们比你们急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是,宗室子弟是该上学,但得有学可上啊!

既然你们让我们宗室子弟念书,那就先得建宗室书院啊!于是,宗室光要求各地的宗室书院修建,就不下百所,而且还要求京城建一所大大的宗室书院。当然,宗室马上就要革粮米了,宗室没钱,就得有劳朝廷为我们出钱了。

而这笔钱,户部算下来,程尚书的脸直接就黑了。

甭看宗室大比,这些宗室子弟考了个乱七八糟,但只要有脑子的,便不会小看宗室。只看想要宗室改制,景安帝绕多大的弯子就知道。内阁想这事多少年都没人捅破,还是叫秦凤仪这愣头愣脑的七品小官儿说破之后,内阁趁此东风,才将宗室改制之事提到朝上来。

其实,不论景安帝还是朝中大员,抑或秦凤仪这二愣子,大家心里都明白,要动宗室这样大的利益,必然要给宗室一些好处的。

哪怕宗室想多要几个实缺,如卢尚书这样有些刻板的大员都被秦凤仪劝着默许了。可谁都没想到,宗室提出的不是实缺之事,而是请朝廷盖书院,供宗室子弟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