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细作之争(第6/23页)

只看二皇子那难以置信的眼神,秦凤仪就知道自己猜对了。二皇子不掩讶异:“秦探花,你怎么猜到的?”

“若我是宗室,我也会联合几位殿下在御前进言,说一说宗室的不易。”秦凤仪觉着,这实在太好猜了,不过他好奇的是,“殿下您的意思呢?”

二皇子道:“宗室大比什么样,我也是眼见的。我虽无能些,可作的文章还是比他们要强些的。只要宗室大比成定例,只要祖孙知道努力,我并不担心。要连努力都没有,我也只有随他们去了。”毕竟待子孙无爵起码是五六代以后的事了,二皇子也不是那等杞人忧天的性子。

秦凤仪先道:“二殿下这话,我赞同。”“你赞同?”

“当然啦,殿下忘了,当初为了宗室大比,我都把礼部得罪成什么样儿了。”秦凤仪笑。

二皇子似是松了口气,心里又很高兴,笑道:“我就晓得,秦探花你是个好人。”“那是!”秦凤仪大言不惭地收下二皇子的赞美,悄声问,“那二殿下可以与我了吧,是哪位藩王来你这里请你来探我的口风的?”“探口风?”二皇子摇摇头,“并没有啊!就是康王叔昨儿下午过来,说起宗室不成器之事,也是痛心疾首。只是宗室越是如此,越是要好生管,越是要让子弟上进。想让子弟上进,就得有考校子弟们的方法。康王叔很是赞同宗室大比,我心里也觉着宗室大比很好。不然,你说你学问好,他说他武功高,到底好在哪儿,到底有多高,不比如何知道?只听人说,终是不可靠的。”“殿下这话很是。”

二皇子是个老实人,笑道:“多是康王叔说的,我心里觉着有道理就同你说一说。”

秦凤仪诚恳道:“我也觉着,宗室大比是应该保留的,而且宗室大比就应如每三年一次的春闱一般,每三年考一回,宗室子弟择优录用,给实缺,让他们做官,为百姓谋福祉。”

秦凤仪正色道:“殿下,昨儿我说了革了普通宗室粮米之事,并不是要逼宗室入绝路,也不是与宗室有什么仇恨,我与宗室有何相干呢。实在是宗室若是不改,朝廷已供应不起了。而且国家荣养宗室这些年,可养出什么惊才绝艳、为国为民的宗室子弟了?一个都没有。宗室大比就能看出现在宗室是何境况了。宗室要改制,就是为了让宗室子弟上进。他们只要肯学习肯习武,一样做官,一样有出息,而且能有益江山社稷。更重要的是,如果再像以前那样恩养宗室,便是寻常宗室子弟,不必做事,每月都有粮米可领,殿下想想,眼下宗室已是这般,再过百八十年,不说朝廷能不能供养宗室,就是宗室自己,怕是连如今的景象都没有,真要落到‘不堪入目’四字去了。”

二皇子在宗人府当差的时候比秦凤仪长,颇知宗室的年度开销,叹道:“是啊!你们今早朝上拿出的,不过是户部的银米开销。每年除了户部,就是父皇的内库对宗室也有诸多赏赐呢。”

宗室那里,显然与几位皇子有所接触。

二皇子既然做了传声筒,秦凤仪索性将自己对宗室的种种担心也与二皇子说了。只要二皇子能明白,传给宗室那边知晓也无妨!

像传声筒这样的差事,也就二皇子这样的好性子能做。譬如三皇子这样的硬人,就做不来的,因为三皇子的脾气,自宗室大比后,他就不大看得上宗室子弟,便是有藩王过来游说,三皇子也就一句话:“要是以后我的子孙这般不争气,不要说粮米,都不配姓景!”

过来游说的藩王险些没叫三皇子把肺叶子顶出来,私下都说:“难怪诸皇子里,三皇子人缘最差,不是没有理由的。”

如四皇子、五皇子,他们年纪尚小,还未到参政的年纪。六皇子更不必说,更是不懂这些事。倒是大皇子,这位所有人认定的储位的唯一候选人,将来的皇帝陛下,对宗室的态度很是温和,哪怕就是在京的宗室意见不小,大皇子也都耐着性子一一听取了。

当然,听闻意见的同时,大皇子也不忘在宗室们说起秦凤仪时再拱两句火什么的。

秦凤仪对于自己在宗室里现在人缘如何是完全不关心了,反正也好不了,而且他现在与清流一伙了。

清流们对于秦凤仪还挺重视,卢尚书都私下与秦凤仪说过不少清流对于宗室改制的意见,道:“宗室必要提出条件的,若是宗室想要实缺,断不能应的,知道不?”清流们可不愿意把自己的饭分给宗室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