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第4/15页)
吃饭时萧山盟赞不绝口,把几样家常饭菜吹捧得像宫廷御膳一样。锦书知道他言过其实,用手语揶揄他:“以前怎么没发现你这样虚伪。”七婶帮萧山盟的腔,“说”越普通的食材越见真功夫,他的赞美都是有感而发,并不过分。锦书不依不饶地“说”七婶偏心,这么快就和他站到同一条战线去了。
那天萧山盟吃了他有生以来最饱足的一顿早餐,共消灭七个羊肉野葱馅包子,一大碗黏稠甜糯的红豆粥,一小碗鲜香热辣的豆腐脑儿。最后连七婶都咂舌“说”,别看他身材瘦削,饭量却很可观。锦书取笑他是个饭桶,七婶怕萧山盟尴尬,赶快给他俩扯平,“说”锦书是酒缸,两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双。锦书笑人反被笑,一头扎进七婶怀里撒娇起腻。
吃过饭两人就要背包上路,七婶不放心,把他们一直送上汽车,开车前还指着西边“说”天空有几片鱼鳞云,怕是风暴到来的前奏,如果半路看到天气有变化,不要贪玩,马上回家。两人正心情兴奋,嫌七婶啰唆,用手语敷衍着,压根儿没有听进去。
流觞亭就在曲水镇东郊,乘车十几分钟就到了。远远看过去,一座秀美的亭子矗立在曲水湖之滨,烟波浩渺,若实若虚,有人间仙境的既视感。锦书隔着结满霜花的车窗遥望流觞亭,想起萧山盟初次向她表白的场景,那时两人都以为对方是聋哑人,全用手语沟通,萧山盟的表白急切却有条理,而且事先没有打草稿,是一篇可圈可点的即兴作品。这样想着,感觉又好笑又甜蜜,目光温柔莹润,脸上漾起笑容。
萧山盟看到她的表情,就猜中她的心思,只想逗她开心,半真半假地用手语复述当天的表白:“曲水流觞,于千杯万杯中,取一杯一饮而尽,一次饮尽一生,无论润嗓,还是割喉,都没有一丝犹豫,因为这是命中注定的缘分。”
锦书用手语回应:“你的酒量浅,注意要浅斟慢饮,千万不能一饮而尽,否则一杯就会醉得人事不省。”边“说”边乐不可支。
坐在附近的乘客见他们用手语聊得不亦乐乎,都好奇地行起注目礼。
萧山盟被她戳到痛处,浪漫表白遭遇软钉子,只好尴尬地自我解嘲:“所谓一饮而尽只是打比方而已,我喝酒不行,可喝起爱情的酒,却是海量,你未必是我的对手。”
锦书听他吹牛,笑得肚子疼。
说笑着下了车。近看流觞亭,更有韵味。因年久失修,六根合抱粗的枣红色柱子斑斑驳驳,许多地方油漆脱落,露出原木的底色。柱子上布满游人的刻字,或“????到此一游”的旅游纪念;或“???爱 ??,海枯石烂永不变”的爱情宣言;或狂草题字曰“流觞亭”,字体豪放不羁,远迈张旭,敢笑王羲之。
锦书不由得想起刻在景海大学课桌上的那些小诗,不禁莞尔。流觞亭顶铺满金黄色的琉璃瓦,此时旭日朗照,阳光洒在瓦面上,富丽堂皇,耀眼生辉。亭子地面用厚重平坦的青石铺就,不知历经几朝几代,几十万人曾在上面踩踏过,青石表面光滑如镜,好像能照出人影来。
流觞亭极宽大,即使四五十人同时站进来,也不会感觉挤迫。亭子正中有一张长条石桌,两侧各有三把石凳,石桌上刻着一张围棋盘,看上去也有了些年纪,线条已模糊不清。亭子另一侧有一个四方形平台,仅高出水面十几厘米,看样子湖里水花稍大些,就会漫到台上去。
这个平台就是向湖里放置酒杯的地方。流觞亭位于曲水上游,杯子放到水面上,顺流缓缓而下。曲水流觞的习俗起源于夏历三月,人们“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穿新袍戴新冠,端坐于湖水两岸。彼时,成百上千盏花灯照耀着湖面,波光粼粼,金蛇狂舞,伴随着丝竹管弦的悠扬曲调,文人墨客的朗声吟诵及歌舞伎的曼妙舞蹈,虽然不比现代社会的霓虹五彩、纸醉金迷,但闲逸风流的格调却远远胜出。
待酒杯漂到面前,便有人伸手拾起,凑到唇边饮酒。水流有急有缓,有高低曲折,那酒杯的去向无法预料,有人一杯接一杯地痛饮,酩酊大醉,有人却半晌也拾不到一杯,眼睁睁地看着别人精彩,自己寡淡无味,不过是“缘分”和“定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