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剧中剧预警)大太监路……(第4/5页)

很多事他能看得懂。

路双安阴阳怪气、睚眦必报、贪权恋势……但他从来不针对无辜之人。

甚至于,他本身就是个才华和谋略一样不缺的人。

朝堂上的大人们恨不得他死,可事实是,老皇帝逍遥了半年,将国事托付给路双安半年,从未出过大岔子。

路双安也许不是个良善人,可他也不是个彻头彻尾的坏人。

送走六皇子后,镜头一转,老皇帝问路双安:“听说你把老六送走了?路双安,你可真是好大的胆子!”

路双安当时就跪了下来。

把堂堂皇子送到边关,还瞒着皇帝本人,的确不是一件小事。

平时一贯很能拉得下脸来求饶的路双安,这一次却认下了这事。

他道:“陛下,小人觉得诸位皇子中,也就六皇子还有点血性,不如给他个机会。”

老皇帝神色喜怒难辨,“他怎么个有血性法了?”

路双安道:“他是唯一一个敢对着小人破口大骂的人。”

老皇帝不置可否,甚至都有点被气乐了。

路双安又道:“他也是唯一一个长了脑子的人。既骂了小人,又踩稳了线,让小人动不了他……”

路双安说到这里,抬起头来直视老皇帝,“他是唯一一个经受住了您的考验的皇子。”

老皇帝一愣,心情不由有些复杂,“双安啊……”

老皇帝一手捧起路双安,不止是不想分权,更是为了给他的继承人们练手。

这一点,路双安自己也知道。

路双安还是笑得一脸开心,“小人就是秋后的蚂蚱,不求能长长久久地蹦跶,只求在我还能蹦跶的时候,能蹦个痛快,蹦得有尊严!

“小人谢陛下成全。”

路双安的确没能“蹦跶”太久。

西朝冗官太多,贪腐成性,误了大事。

北边六皇子带领的军队节节胜利,东边的防线却因为官员贪生怕死,让东朝霍开了个口子,东朝大军因此西进。

皇城危在旦夕。

老皇帝、皇子们和剩下的大臣们都逃了。

是路双安留着守住了都城,以路掌印一贯的坏名声震住了守城的军士们,让很多尸位素餐的人不得不拼命。

靠着这样的威慑,路双安和他的“爪牙”太监党们,轰轰烈烈地战了一场,多撑了三天。

六皇子带兵赶来,看到的是身负重伤的路双安。

他快死了。

六皇子沉默了。

路双安撑了最后一口气,道:“六皇子,求您个事。”

“你说。”

“太监难做。我死了,那群人,估计得把账,算到,我兄弟们头上。我兄弟们,护城有功,求您,让他们,活成个人样……”

身后的太监们哭成一团,连同好些守城的军士们也红了眼眶。

六皇子道:“好。”

路双安笑了,“哎……路公公,风光半生,到死了,还能混个,为国捐躯……

“没白活,挺好。”

影片的结局,是六皇子登基为帝后,坐在金銮殿上,听着老臣们就着要不要给路双安身后名吵得不可开交。

六皇子却在朝上走了神。

他将事情都调查清楚了,路双悦是半途扮的路双安。

除了他身边人,竟然没一个人看出来。

即便是他,也是偶然间才知道的。

路双安不论是好是歹,这个名字代表的人到底活得轰轰烈烈。

可路双悦……

六皇子坐在金銮殿上,叹息一声。

影片就在这声叹息声中,戛然而止。

观众们大多数是红着眼眶走出电影院的。

《千千岁》讲了一个不算太有新意的故事,以“坏人”的身份讲了一个有血性的人的故事,反差运用得十分彻底。

它成功就成功在把那个“度”把握得很微妙,让观众能完全沉浸其中。

你看不出刻意套路的痕迹,只觉得一切都恰到好处,很符合人设和逻辑。

影片塑造了很多有血有肉的人。

尤其是路双安和路双悦。

路双安虽然早早地退场了,可路双悦扮演他扮演得十分成功,演出了退场的路双安的形象。

但兄妹俩还是有区别的。

路双悦因为她哥哥的原因,在对待太监们的态度上更加柔软。

她庇护了如他哥哥一样不幸的大大小小的太监们。

如果说路双安是以狠让人不敢冒犯,让同为太监的人感到十分解气因此追随他的话,到了路双悦这里就多了几分柔,也让太监们因此对她多了几分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