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府宅(第17/52页)
李景隆被这样的不屑彻底激怒了,眼底怒火大盛,“姓沐的,你真当自己是云南藩王就了不得是吗?胆敢威胁钦差大臣,你这个云南藩王还想不想当了?功高震主,骄横跋扈,只需本钦差一句话,你小心你的脑袋!”
这是足以让任何封疆大吏都为之震颤的话。
沐晟勾唇露出一抹很冷的笑,几分瘆人,“本王不怀疑曹国公你的能耐,但是本王怀疑,国公爷有没有机会去说。”
李景隆恶狠狠地瞪着他,“你还敢怎样!”
“放心吧,毕竟,你也是她的旧识……”男子的面容浸在一片漆黑的夜里,疏淡的月光落了他满肩,“看在她的面子上,本王也不会对你怎样。”
远在元江府的朱明月,并不知道这次负责率领二十六卫羽林军的钦差,就是李景隆。
盛夏的时令,也是西南边陲多雨之际,尤其是元江府摆夷族居住一带,雨水甚多,积雨集中,常会发洪水。摆夷族的竹楼因此下层架空,墙又为多空隙的竹篾,楼板和墙面用竹篱或木板制作,一防潮湿,二散热通风,三可避虫兽侵袭,四可避洪水冲击。
竹楼的第二层则设有走廊、凉台、堂屋和寝房——堂屋设火塘,是烧茶做饭的地方;外有开敞的前廊和晒台,既明亮又通风。寝房是一个大通间,男女数代同宿一室,席楼而卧,仅仅是用黑布蚊帐作为隔挡。室内陈设简朴,几乎是竹制品,壁多无窗。
朱明月是官家小姐,又是宫里出来的,再怎么跟着沐晟在外颠沛劳顿地赶路,住的也是单独宽敞的大帐,睡的则是小羊皮铺热火烫过的暖地铺,哪里见过这种席地而卧的竹板屋——仅隔着一道竹门,里面是主人寝房,睡着玉娇的一大家子。
阳光和风从竹片缝中透进来,几乎一宿未合眼的少女揉了揉酸疼的脖颈,听到竹楼外传来的一两声鸡鸣。
寨子里已经有村民早起耕作,从竹楼上下来,外面的小径上随时可见背着竹篓、拿着竹棍的妇女。清晨的阳光照耀在她们的脸上,略黑的肤色,纤瘦而高挑的身材,三三两两,相携交谈而笑语盈盈,显得恬淡而安逸。
朱明月略显娇小,穿着一身摆夷族女子的服饰,却极显身量:明艳的金葵色筒裙长及脚踝,上身的衣衫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束腰的是一条纯银腰带,衬得腰肢不盈一握,走起路来婀娜多姿。
“这位邵多丽是外乡人吧!”
有抓着渔网的摆夷族妇女从旁边经过,见她一直冲着芭蕉树上的果实瞧,就笑着踮脚去摘了一串鲜黄的芭蕉给她。蕉身极小,皮上斑点似芝麻粒,煞是可爱。
“邵多丽”是摆夷人对已成年尚未婚配的美丽少女的称呼,朱明月听得懂摆夷族的族语,有些不好意思地接过黄澄澄的芭蕉,朝她点头道:“阿玉家的。”
那妇女闻言一笑,“邵多丽这么说,可知道不仅是咱们寨子,其他村寨里的平民女子也都姓‘玉’,那你是哪个玉家的呢?”
朱明月也跟着笑了,回手指了指那半山腰的竹楼,“玉娇家里的。”
那妇人恍然了悟,带着羡慕的神情道:“寨子里都听说玉娇家的岩笙娶了一位孔雀般美丽的新媳妇,这次特地回来探亲,还打算上门去道声恭喜呢,想不到果真出落得跟天仙儿似的,玉娇家可真有福气。不知邵多丽是哪个族的?”
“彝族。”
“黄草坝过来的?”
朱明月点点头。
那妇人感叹地说道:“路可不算近呢。”
朱明月微笑以对,片刻,轻声问道:“我想打听一下,土司老爷是不是住在曼腊寨子里?”
那妇人一怔,道:“是啊,怎么了?”
“早就听说元江的土司老爷威名,更听说曼腊寨子里住着四百多户人家,气派非常,想去见识见识。不知道曼腊寨子怎样走?”
妇人笑道:“曼腊寨和咱们曼听寨离着不远,顺着这条路一直往北走,过了曼听河的浮桥,再经过一座坝,瞧见椰树最茂盛的地方,就是曼腊寨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