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盏茶•青云霰(第21/29页)

嫣儿又道:“那我便叫他来见你好了,只是不知道这会子他醒了没有。”说罢,她一转身就要离开。

韩未冬深深吐了一口气,有了这句话便足够了,她缓缓抬起眼,看着她的背影道:“不用了,我与他,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她曾经为了自己所爱,放下了所有的顾忌,以为能挣到一个和当初一样的美好结局,事与愿违,这四个字到头来原来是她读过的最伤心的成语。爱情没有了,可她还有些自尊需要维护,她什么时候会卑微到去向一个烟花女子求自己爱人的下落?

人啊,要学会认命,更要学会认输。韩未冬终于明白,她奋不顾身的这三年,输得一败涂地。

世间的哀伤,莫过于心死,对韩未冬来说,最大的哀伤,莫不过心不死。所以她离开的时候,并不悲伤,好比一地的灰烬终于被雨打风吹去,图的是个干干净净。

韩未冬坐着自家马车,快到长安城的时候,风吹起车帘,她又看见了那块石碑——长治久安,天下大同。她想起在这块碑前她对夏至的许诺,那句“从此以后我来疼你”的话,真是讽刺至极。

此时已是秋天,她仰起头看见秋高气爽的天空,狠狠地闭上了眼睛,待到调整好了呼吸,坐直了身体,她一定要将一切都忘记,那个人根本不配,连在她记忆里存在的资格都不配!车子行至西关街了。西关街依旧人声鼎沸,前来城外接自家小姐的叶儿道:“小姐,那个繁苍楼的庄先生也不说书了,可惜得很。”韩未冬笔直的身子丝毫未动,她想——这样也好。

安静地回到长安后,韩未冬没有去和故人们相见,韩家长辈对她并未多加责怪,对外只说韩未冬身体不适,去了老家休养,但是私下里,又开始帮她张罗起了茶局,好像一切又回到了当年,这三年,不过是一场梦。

唯一让韩未冬有些意外的是,她要赴茶局的第一个对象竟然是宋一寒。她吃惊的不是这宋一寒年纪轻轻已经是鸿胪寺少卿,而是当年与她一再错过的这位宋少爷,怎么三年来没有娶妻?韩未冬已不复当年年轻,况且三年的空白,少不了闲言碎语,她挑选的余地自然不如当年,原本韩家就中意宋一寒,如今媒人上来说起亲事,自然欢喜。

见到宋一寒的时候,是在湖边的一处凉亭,秋风习习别有一番滋味。韩未冬见了他得体一笑唤了一声“宋少卿”,那位宋少卿便笑逐颜开,他的身上并无半点平步青云的傲气,举手投足之间教养也极好。韩未冬从他身上,看见的只有四个字——门当户对。

在两人第二次茶局的时候,韩未冬便打算告知宋一寒这三年的经历,她并不觉得有什么见不得人,谁没有爱过一个人呢?只是结局不大好罢了。如果她要与宋一寒走入婚姻,率先要做的便是坦诚,她可以避讳旁人,她不想对以后的枕边人有所隐瞒。

“我这三年,其实并不是去老家养病……”她说出这样的开场白,不想宋一寒却舒心地笑了起来,她有些不解,“好多人都很好奇,你不好奇吗?”

宋一寒为她添了茶水,摇摇头,缓缓道:“你愿意跟我这样说,我已别无所求,谢谢你,韩姑娘。”他仍旧恪守礼节地称呼她为韩姑娘,“好在我这三年,十分忙碌,生怕自己年纪大,从江南治水回来后,担心找不到夫人孤独终老,所以多谢韩姑娘及时出现。”他能将她的担忧三下五除二地化解。韩未冬凝视着他,好像看见了三年前的自己。

能走到一起的人,都是彼此的幸运,没有哪一方亏欠,没有哪一方被占了便宜,这才是爱情的基础吧。韩未冬冲他笑了笑,那是一种放下防备的笑容。她侧身看了看满湖的秋色,太阳正要落下去,红得各种层次。她想爱情本身是没有错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爱的能力,眼前的这个人,是值得自己爱的。既然如此,她愿意用所有的智慧去经营接下来水到渠成的婚姻。

寒冬腊月的婚礼尽管距离他们初识不过两三个月,依旧不妨碍这婚事如火如荼地进行。她恪守着女儿、未过门媳妇的本分,和母亲着手准备自己的婚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原本对这门婚事有些微词的婆家,在和韩未冬的几次接触中已然放下心结,对这位未来的媳妇也是点头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