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话(第11/13页)

  4当了皇帝,留下的痕迹最多,粉丝成群。有那一等一的4迷,孜孜不倦地钻研寻找公布4的方方面面生活细节,力图还原一个空前绝后的可爱可敬的雍正皇帝的形象。所以,4的资料很多,很好找,很细节。不想评论作为皇帝的4,对清宫迷案不感兴趣,从细碎资料里浮现出来的4这个人的形象吸引了我。活灵活现,充满矛盾,若是现实中的人很鲜活,作为历史人物很另类。

  我对4性格的分析和定位主要根据登基以后的种种行为表现进行,此前二十年的“隐忍”只是参考。在我看来,人在没有束缚没有外来压力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一定是最真实的自我,迫于环境夹紧尾巴是生存的智慧和能力。雍正颇有些地方显得孩子气甚至有点幼稚(比如那个反效果的《大义迷觉录》),因为4就是这么个人。

  大部分人都是按部就班地经过婴幼儿期,童年,青春期,青年,中年,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环境的变化,性格会发生变化,有些保留,有些不知不觉地给磨掉。可4却像是从幸福的童年直接进入了沉重的中年,在失意和压抑中,慌忙为自己套上坚硬的盔甲面具,把真实的自己层层包裹起来,反而没有经过“扬弃”的过程。就像庞贝城突然之间被火山灰覆盖,当年的生活痕迹反而纤毫毕露地保留下来。

  4也算个“实心眼”,他可以对某个人很好很好,也认为对方应该加倍地全心全意地回报这份好,如果对方的回应不能令他满意,这份“好意”就有可能触及某个边界后直线下跌,引起他报复性的惩罚。年羹尧隆科多两人,如果4不是从一开始就存有兔死狗烹的主意,故意放纵因他们犯错自取灭亡的话,(给我的感觉,4还真不象这么个主。给二人定罪时,话里话外露出的,除了愤恨,更多的像是失望之极的恼火。)根本就是被4捧杀,给毁了。4好胜,嘴皮子也不软。给年羹尧隆科多定罪名的诏书反应了这一特长。那多达好几十条的罪名(好像还有为让条数多些好看,把原来的一条拆成三条说的事,不是孩子气是什么?),覆盖范围之广,涉及之琐碎,令我感叹之余,不知怎么就想起小学低年级早记不得名字长相的女同学们。好时恨不得掏心挖肺,变作一人,再私密的话也肯说,再宝贝的吃食玩具也s are,一日突然因为某个鸡毛蒜皮的缘故吵翻断交,又非要絮絮叨叨地翻旧账,连哪天借过她橡皮一擦用掉一截也是一条。他们若当真如此不堪,4这个当头的早干嘛去了?眼睛被烂泥糊住了?

  这些既是4“喜怒不定”的有力例证,更说明他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把握不住“度”,爱走极端,结果,付出不少却无法长久地建立他想要的和谐亲密的关系,最后还落个“暴君”的坏名声。虽然替他可惜,不同情。投桃一定得报李?付出就会有回报?要怪只能怪他方法不对。同意某处看到的,8的交际手腕是遭4忌讳甚至恨的一个原因。

  4的粉丝数量多,能量大。说句不怕被拍死的话,对4/雍正,我真的没法敬爱起来,因为他太像一个人一个大孩/老孩,太个性太现代。也许,4受欢迎的一个原因也就是这份“人性”和现代吧?

  我以为历史上的4应该在情爱上很淡薄凉薄,无法想象无法接受多情的深情的伤情的4。就像女性经过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男性经过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首先,4是个很自我的人,最爱的是自己。其次,他对父母之爱的渴望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养母死后的一系列trauma创伤没有得到治疗,甚至没有得到宣泄,是他在情感上停留在了为人子的阶段,在感情上渴望摄取吝于付出。套用牛顿关于已知未知的圆周理论,拥有幸福童年的4在情感上的强烈需求很好理解。第三,4应该是完全接受拥护当时的“统治”理论,包括统治女性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三纲五常等等。要不,他能爬上统治阶级顶峰的宝座?加上获得女人很容易,女人于他就是衣服,只有新旧好坏精致粗糙高贵下等之分,没有哪一件是没有了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