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王子与魔鬼的契约(第6/8页)

朱贵笑道:“法师,前隋称我高昌为‘西域之门户’,您看这南来北往的商贾,除了来自粟特地区的康、何、曹、安、石等诸国,还有姓翟的高车人,姓白的龟兹人,姓车的车师人,以及更遥远的吐火罗地区、波斯地区的各国商贾。现在大唐和东突厥正在鏖战,商旅还算少,等到战事平定下来,只怕人数会激增两倍。”

“哦?”玄奘想起正在数千里之外的大草原上进行的数十万大军对决,不禁忧心,他当初听李世民讲过,要以举国之兵,一战攻灭东突厥,彻底解决这个中原王朝百年来的大患。不知李世民到底能否成功,玄奘只好在心中祈祷。

“二位大人,就你们而言,是希望大唐胜,还是东突厥胜?”玄奘笑着问。

他本以为这问题有些敏感,没想到张雄毫不犹豫,坦然道:“当然是大唐胜了!我们高昌人祖先都来自河西,乃是堂堂汉人,怎会愿意仰这些夷狄的鼻息?况且,对于丝绸之路而言,只有中原王朝强大、富裕,才能生产更多的丝绸和瓷器,才能购买更多的金银和香料,丝路才会更加繁华。只是中原内战频仍,兴衰有如灯灭星垂,我们高昌虽然是汉人,也实在指望不上中原王朝,只好在异族的夹缝中自己求存。”

玄奘悲悯不已,高昌的命运第一次真正牵动了他的心,身为汉人国家,独自生存于西域,那种艰辛当真是无法想象。

玄奘问朱贵:“总管大人呢?”

朱贵笑了:“老奴不是汉人,也不是西域人,更不是突厥人,只要我高昌安好,陛下康泰,老奴从来不考虑这大国争锋。”

玄奘看着他的模样,倒当真有些好奇:“总管大人,您是何方人氏?”

张雄笑了:“法师,朱总管是嚈哒人。”

“嚈哒?”玄奘仔细想了想,倒真没听说过这个国家。

朱贵脸上露出了缅怀的神情:“也难怪法师不知道,我的国家,早在三十多年前,就被波斯和西突厥给灭了,族人们四下逃散,早已经像这灯头的火,香尖的光,消失在了黑夜中。”

张雄对这段历史知之甚详,解释道:“法师,嚈哒人是汉朝时大月氏的一个分支,几百年前称霸西域,他们曾经打败过拜占庭和波斯,甚至击败了天竺,在西域建立了最辽阔的帝国。三十年前,嚈哒人国势衰微,被波斯和西突厥人联手给灭了。”

玄奘慨叹不已,朱贵叹道:“灭国之后,我们一群族人保护着年幼的公主向东来到了高昌,得到高昌人善待,就在此住了下来。后来,公主嫁给了当时的世子,现在的陛下,我为了照顾公主,就净身入了宫,当了太监。”

玄奘道:“那么嚈哒公主呢?”

朱贵脸上哀伤不已:“二十年前就已经病逝了。”

“阿弥陀佛,众生皆苦,诸国亦苦。”玄奘喃喃道,“弥勒净土,究竟何时能降临?山河石壁,皆自消灭。百花开放,万类和宜。粳米成熟,不炊可食,人食长寿,毫无疾苦。衣裳不需人工纺织,地长天衣树,树上生出细软衣裳,任人采取穿着;房屋宫殿,亦多以法化而成,地上没有丝毫污浊不净……”

朱贵默默地听着,伤感的眼神也渐渐柔和起来,笑道:“法师是否去过王城内的佛寺?”

玄奘摇摇头:“贫僧昨晚才入城,还没来得及礼拜佛寺。这高昌王城的佛寺在何处?贫僧从交河回来,定要去一一礼拜才是。”

一听这话,朱贵先笑了:“法师,这高昌城内城外,共有佛寺三百多座,您要一一礼拜,恐怕一年都拜不完。”

玄奘不禁呆住了。南北朝时,佛教盛极一时,也不过在唐人的诗句里留下“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感慨,可这高昌王城才三万多的人口,仅仅王城周边就有佛寺三百座!平均每一百个人就拥有一座佛寺,当真不可思议!

玄奘忽然有种隐忧,他立志要昌盛佛门,因此才不惜冒险前往天竺求佛,可是即使他求佛归来,将佛教昌盛到如同高昌这般,三万人口三百寺,难道就是佛教之福吗?他蹙眉深思,这个问题却不是那么容易可以思考出答案的。

三人一路聊着从城北的玄德门出去,一路的绿洲上,到处都是绵密耸立的葡萄园,此时是冬季,葡萄藤光秃秃的,一片苍黄,一望无际。可以想见收获季节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