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 第二十四章 三子同归(第5/6页)

从天黑到天明,我心里想的只有智瑶,我想要剖出他的心,我想要碾碎他身上的每一根骨头,我要让他为自己做的一切后悔,我要让他残忍肮脏的家族从晋国消失,我要让他那些短命的先祖在黄泉地底哀戚痛哭、无能为力!

智瑶——智瑶——

复仇的火焰在我的身体里熊熊燃烧,当我愤怒到不能自已时,掌心里传来了微弱的触动。

我慌忙转头,身旁的人依旧熟睡。

我的阿兄有着一张形如鬼怪的脸,却有着世间最温柔的睡颜。也许,我现在不该只想着复仇,我该好好想想如何才能让阿兄好起来,如何才能带他离开这里,离开赵稷,离开所有的危险。

我正想着,柴门轻启,赵稷拎着一个竹篮出现在门外:“他还没有醒?”

“让他再多睡一会儿吧!”我松开阿藜的手,下了床榻。

赵稷将竹篮放在窗边的柴堆上,伸手按住身上叮当作响的白玉组佩轻轻地走到榻旁坐下,他低头看着熟睡的阿藜,轻声问:“他昨夜睡得还好吗?”

“夜里哭喊过几声,但还算安稳。”

“那你呢?”

“我也还好。”

“你的性子随我,怕是恨了一夜,气了一夜,没闭过眼吧?”赵稷瞥了我一眼,我抿唇不语,他复又转头看着阿藜道,“恨不是什么可耻的事,败才可耻。当年,我已经失败了一次;如今,不想再失败第二次。二十年前,我已经失去过你们一次;如今,也不想再失去第二次。阿藜会好起来的,伤过他的人一个都跑不掉。”

“仇要报,但阿兄现在最需要的——”

“是你,是我。”赵稷一句话堵了我的嘴。我沉默,他伸手轻抚着阿藜耳畔几根萎黄细幼的发,柔了声音道:“你和你阿兄的头发都随了你娘。阿藜出生时就有满头的乌发。别家的小娃三岁还只薄生了一层黄毛,他那会儿就已经能梳一个极漂亮的总角了。你阿娘爱打扮他,总亲手给他绣包巾。你祖父日日盼着他长大,早早地就托人到楚国玉山采买了一块半尺宽的碧玉,只等着他长到二十岁时,给他制冠戴。可你看看他现在……”赵稷拂开一只停在阿藜头皮溃烂处的蝇虫,回头看着我道,“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但我们现在不能停。早食过后,我们就出发去郑国。”

“不行,阿兄体虚,行不了路的!”

“我们去渡口坐船,再晚些日子河水结冰了,你和他就都走不了了。”赵稷看了一眼我的肚子,我摇头道:“不,我们不去郑国。我们逃出晋国就好,为什么非要急赶着去郑国?新绛到新郑,旱路难行,水路又多风浪。若半路遇上风雨,有谁敢在大河里行舟?”

“谁说我们在逃?此事不必多说了,明年开春之前,务必要赶到新郑。”赵稷起身而立。

“为什么?”我跟着站起身来。赵稷此刻赴郑一定有所图谋,所谋之事也一定与晋国有关。

“你真的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去郑国?”

“既是你要我跟着你走,这理由总该由你来告诉我。”

“‘你’‘你’‘你’……你什么时候才能唤我一声阿爹?”赵稷蹙着眉头看着我,我转过脸,他轻叹一声道,“晋侯死了,赵鞅不出一个月也要死了。到时候,智瑶和赵无恤斗上一斗,晋国的天就塌了。晋国的天一塌,郑人积了多年的仇,就到了该报的时候了。”

“你想让郑伯出兵伐晋?不可能,郑是小国,郑伯他不敢。”

“所以,我才要到新郑再借他几个胆啊!若不出意外,明年春天,齐侯就能召集五国诸侯于廪丘会盟,与诸国一同举兵替郑伐晋。”

“你要聚五国之兵伐晋?!”我大惊失色。我知道赵稷心中有复仇之念,也知道他一定会对赵氏不利,可伐晋?他竟要引兵伐晋!

“是啊,多好的事,对不对?”赵稷扬眉微笑。

“你果真疯了,你是晋人,阿娘是晋人,我们都是晋人。晋国是我们的故国,有我们的故土啊,你怎么能引外敌攻晋?”

“是我疯了吗?可我辛辛苦苦做的这一切,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带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回我的故国,回我的故土吗?”赵稷眼里有难以遏制的怒火和悲凉,我望着他,想起他流亡齐国这许多年,不觉竟酸了鼻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