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幼无人怜,是以少孤(第5/13页)
“好,”夭绍料想这其中的恩怨定然难解,也不勉强,只又笑道,“夭绍今日听了几句奇怪的话,华伯父见多识广,劳你一解。”
“但言无妨。”
夭绍认真回忆着方才女帝和沈少孤的谈话,因记得不完整,未免贪多出错,索性弃去那些模糊的,凝思一刻,择了脑中印象深刻的几个发音念了一遍。
“姚融……出兵……凉州……云中……朝贺……拖延……色楞格河……龙脉……”
慕容华在她断断续续的音节之后迅速说出对应的汉文,想了想,道:“这大概是两件事。凉州兵动和色楞格河毫无关系。”
“是,”没想到自己记住的东西是这般乱七八糟,夭绍不禁脸颊一烧,尴尬道:“方才我们回去后,正逢融王来禀事,我在一旁听了,就记得这么多。”
“如此……”慕容华不辨她羞惭的神色,在案上敲着手指,琢磨道,“鲜卑胜了匈奴后,尚儿的身份已大白天下。姚融断不会任鲜卑如此复兴,一定会趁机发难。兵动凉州,是他迟早会走的一步,以此才能胁迫北帝如九年前一般再次与鲜卑为敌。柔然和姚融素来暗通曲款,大概他们方才商量的就是这件事。依我猜测,想来是姚融要求柔然出兵助他一臂之力,不过柔然如今形势也艰难,女帝需要等到长靖朝贺之礼后,才能放心出兵。那句拖延,该是对姚融的回复之话。”
夭绍在一旁听了,惊讶不已:“华伯父凭这几个字就能猜出这么多?”话一出口,猛然想起他之前北朝丞相和首辅的身份,暗骂自己糊涂失言。
慕容华却不知她的心事,笑了笑:“女帝的心思,当前的局势,其实不想也可知。”他说这话时,清俊的容颜间一派淡然,指点江山,成竹在胸,却丝毫不见骄狂和浮躁。
小时候的记忆已经淡薄,夭绍对他模糊的认知到此刻才愈发清晰——残身之下竟是如此的心志和智慧,风姿奇如天人,不由让她想起了阿彦,心中对慕容华敬重的同时,悄悄添上几分亲切。
“还有别的事吗?”慕容华见她许久不说话,忍不住问道。
夭绍沉吟一番才道:“我需要出趟宫,本想请长孙大人帮忙,却不知到哪里去找他。”
“是想去见阿彦?”慕容华心中了然,从怀中取了一枚玉牌给她,笑道,“不必去找孙超。子时之后,出右银台门,持这张令牌,会有人领你进出自由。”
此时茶已煮好,夭绍给他倒了一杯茶汤,收了玉牌,谢过告辞。
慕容华拿宋玉笛敲击掌心,唤道:“莫又忘了你的笛子。”
夭绍脚下一顿,回身将笛子接过,默默执在手中。
“宋玉笛可不是能随意置放的闲物。”慕容华神色慎重,语气也格外严肃,“我虽不知道尚儿为什么把这么重要的信物给你,但宋玉笛素乃鲜卑族中隐秘的权令之一。旁人可能不知,可诸族老见到宋玉笛都会如见主公的尊敬礼拜。尚儿既将它给了你,你便要妥善珍藏。”
鲜卑权令?夭绍闻言心神发颤,唇间苦涩,突然间开始分不清自己对那个人还存着的那丝念想到此时究竟是为恨还是为悲。
呆立良久后,她才垂了垂头,轻声道:“谢华伯父教诲,夭绍知道了。”
慕容华叹了口气:“去吧。”
(三)
元月二十九日,萧少卿的密信由白鸽疾飞千里送至柔然王城时,已过子时。那一刻的夜空乌云密布,柔然王城静谧如深渊下的冰潭,风声凛冽,寒霜凝冰,却不见一丝浪起。
采衣楼后内庭书房里此时依旧亮着烛光,钟晔在外望了一眼,知晓郗彦还未安寝,转身去找了些糕点,一路上神思有些恍惚,忍不住又念起白天自江左传来的那卷案宗,心中一会是心灰意冷,一会又是愤怒悲伤。
韩瑞……
他在心中念叨起这个名字,深深叹息。
“钟老!”冰冷刻板的声音陡然耳边响起,毫无生气的幽冷气息夹风扑面,惊得钟晔眉毛乱颤,回过头,才发觉云阁主事笔直站在道侧,正定定地看着他,怀中还不伦不类抱着一只冻得奄奄一息的白鸽。
钟晔勉强压下心中余悸,却克制不住话中的恼怒:“鬼一样地站在这里,什么事?”
主事垂头,恭恭敬敬递上一根青细的竹管:“钟老,安邑来信。”